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身保险消费得以迅速增长,新的经营主体不断成立,从数量和种类上大大增加了保险市场的供给,人身保险产品消费结构出现了新的特点。各类产品在保障目的、价格、期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对于消费者需求层次的满足程度是不同的,决定了影响其消费的因素的数量和程度都有所不同,进而导致不同种类产品在总消费中的比重出现差异。国内学者已经对我国人身保险消费的情况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寿险需求影响因素的研究和比较寿险需求区域差异等方面,但是对人身保险消费结构的研究还比较少。在人身保险产品消费总量随着居民收入和财富积累快速增加的同时,不同险种的发展情况并不一致,表现为在总消费额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我国人身保险消费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投资型寿险占比重非常高,而保障型寿险、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的比重过低,这种结构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适应。随着对人身保险均衡发展研究的深入,人身保险消费结构差异的分析也逐渐受到更多的重视,因此,对人身保险消费结构差异情况和成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对不同险种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了2001年—2006年我国人身保险消费结构的情况:寿险占有绝对比重,但其中投资型寿险比重迅速上升,保障型寿险比重下降幅度较大,健康险比重较小且较为稳定,意外伤害险占比重最小但提升迅速,并结合理论和我国实际情况探讨了可能的原因。然后,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各险种的消费进行了实证研究,选择了收入、存款、社会保障、抚养率、医疗支出、交通事故等作为影响人身保险消费的解释变量,对面板数据模型形式选择的检验结果表明:保障型寿险、投资型寿险和健康险适用变截距模型,而意外伤害险使用无个体影响的不变系数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不同险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收入和存款是影响人身保险消费最主要的因素,但是对各险种消费的影响程度并不一致,影响不同险种消费的其他影响因素存在差别。财富分配和积累的不均衡、各险种消费的收入弹性差异、需求导向下的供给结构失衡是导致我国人身保险消费结构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引导经营主体调整产品结构,实行差异化经营: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注重缩小分配差距;税收和补贴等政策支持;加大对消费者的宣传和引导;完善和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控制医疗价格过快上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