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保持了较高的增长,但是在现代化、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因此,如何在保持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促使经济结构的顺利转化是实现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而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经济中的金融部门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在现代经济社会生活中,金融部门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金融结构也被摆在了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位置。系统分析并研究金融结构与二元经济转换之间的关系对改善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和金融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综合运用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学、计量经济学等的相关理论与知识,对我国金融结构与二元经济转换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在分析之前,首先对金融结构及二元经济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然后对我国二元经济转换进程及金融结构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三部分,也就是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一是金融结构与二元经济转换关系相互影响机制分析。一方面是金融结构影响二元经济转换的内在机制。通过构造二元经济转换的两部门金融发展模型得出,金融结构的变化通过影响金融体系各项功能的发挥,对储蓄、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发生作用,直接影响到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此外,金融结构通过产业结构和收入分配间接影响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另一方面是二元经济对金融结构的影响。不同区域的二元经济结构往往具有非同步转化的特点,而这种非同步转化又通常通过产业结构机制和储蓄消费机制对区域金融结构产生影响。
二是我国金融结构与二元经济转换关系的实证分析。首先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从全国整体的角度对二者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对二者的协整关系分析,得出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在对各省市的截面分析中,首先对近几年来我国金融结构及二元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因子分析,并验证了其结果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然后通过回归方法对二者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并推导其相互影响机制。
三是金融结构与二元经济转换关系的区域差异分析,本章分别从地理二元经济结构和部门二元经济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建立了威廉逊系数和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金融相关率、金融机构信贷比率和存贷款资源的协整关系。然后依次从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分别考察部门二元经济和金融结构的关系。四大地区的二元对比系数和金融相关率存在负向协整关系,和金融机构信贷比率、存贷款之和存在正向协整关系,说明金融相关率能够强化该地区的二元经济,而金融机构信贷比率和存贷款总额则能够弱化该地区的二元经济。
最后提出调整金融结构弱化二元经济的区域金融政策,并总结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