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催化微藻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00690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柴油具有环境污染小,可再生,安全性能高等优点,是一种重要的具有工业化生产前景的新型能源。对于生物柴油的制备,油脂的提取与催化剂的选择有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制备过程,原料价格贵,提取成本高,限制了生物柴油的工业化生产。所以,找到价格便宜的原料和开发成本低廉的制备方法对生物柴油走向市场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微藻油脂含量高和产量大,因此在新一代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中具有的潜在应用价值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固体酸催化剂是制备生物柴油常用的催化剂之一,相比于均相酸催化剂,它具有易分离、腐蚀小、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和碱催化剂比又排除了对反应物酸值的要求,适用性更广,但是目前的固体酸催化剂活性不高,需要较高的反应温度。在研究制备催化活性更高的催化剂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以微藻为原料,一步合成生物柴油是众多合成方法中最有发展前景的工艺路线。因此本文的工作就分为了以下几部分:首先,测定了微藻的油脂含量(占干重的18.3%),油脂含量理想,可以作为制备生物柴油的原料。其次,本文通过骨架法制备了磺酸碳纳米片和纳米片状SO42-/ZrO2固体酸两种固体酸催化剂。探究了不同磺化条件、煅烧时间对所得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发现:1)以硼酸和明胶制备的碳纳米片,经磺化煅烧(温度为500oC,时间为1h)后可得酸量为6.0 mmol·g-1的磺酸碳纳米片,将其用于催化大豆油制备生物柴油,可获得48.1%的产率;2)以Zr(NO34·5H2O为前驱体,葡萄糖和尿素为模板,磺化后经煅烧(700oC,3 h)可得pH在-2+3之间的酸量为0.054的纳米片状SO42-/ZrO2固体酸,将其用于催化大豆油制备生物柴油,可获得40.3%的产率。基于此,总结磺酸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为:1)磺酸碳纳米片为催化剂时,酸量与生物柴油的产率呈现正相关性,酸量越高催化活性越好;2)SO42-/ZrO2固体酸为催化剂时,经300700oC煅烧3 h的催化剂酸量相同,但是生物柴油的产率不同,纳米片层结构更好的催化剂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3)磺酸碳纳米片含有两种酸性官能团(-SO3H和-OH),其中-SO3H占主要部分。此外,还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磺酸碳纳米片最优的反应温度为90oC,醇油摩尔比为12:1;SO42-/ZrO2固体酸最优的反应温度为120oC,醇油摩尔比为12:1。同时将活性较优的磺酸碳纳米片和SO42-/ZrO2固体酸与均相酸催化剂H2SO4作比较,在催化剂质量相同时,磺酸碳纳米片的催化活性接近于硫酸的催化活性,而SO42-/ZrO2固体酸的催化稳定性较好。尝试微波辅助酯交换反应,将700oC煅烧制得的SO42-/ZrO2固体酸用于微藻制备生物柴油,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反应40 min,产率为21.5%。
其他文献
随着5G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行业的火速发展,无论民用还是公用上,对于半导体芯片的需求均扶摇直上,同时也亟需半导体生产制造系统能够通过不断更新迭代满足快速制造生产需要。
本文分别以缙云山麓(海拔250m)和缙云山顶(海拔850m)胸径为14.5~15.2cm的南方红豆杉为样本A、B,分析了随气温下降叶片的低温半致死温度、膜结构和功能、物质代谢对低温的适应性变化
本文介绍了2450MHz骨肿瘤微波等效体模的配制方法,利用三态四端口反射计测试系统测量了等效体模的介电常数,并与骨肿瘤组织的介电常数进行比较,结果证明该体模与骨肿瘤组织等
随着现代工业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大型化以及复杂度也在不断提升,外界扰动、非线性、系统不确定性等问题也会随之产生,因此对工业系统中可能产生的故障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也是目前人们关注的重点。而由于数据网络技术的普及,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在工业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通过对SCADA系统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合
我们利用SDSS-ⅣV/MaNGA巡天的观测数据,研究了发生在近邻星系中的两类反馈过程——活动星系核反馈和恒星反馈对于星系演化的影响。我们对活动星系核反馈的研究主要关注其对宿主星系中恒星形成的影响。通过MaNGA空间分解的光谱中不同电离气体发射线流量的相对强度,我们首先测最了星系中不同区域中电离气体辐射的激发机制,利用BPT图从近5000个MaNGA星系中选择出14个中心区域存在显著活动星系核辐射
GLP-1R(Glucagon like peptide-1 receptor)作为一种已知配体的GPCRs(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药物的高通量筛选,Eli Lilly &Amylin公司已经根据其
提出并论证了一种基于双边带调制的双扫频干涉测距技术,利用电-光双边带调制产生的-1和+1阶边带分别作为扫描方向相反的两个扫频信号,在接收端各获得一个频率与相对距离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