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农业、工业及生活用水的不断增长的需要,渡槽在过水流量、结构型式、施工方法等方面不断得到发展,流量由几立方米每秒发展到上百立方米每秒。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属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由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为自流输水,水头紧张,可以分配给各座渡槽的水头损失较小,因而槽身过水断面很大。由于工程的重要性及工程规模的庞大,采用常规钢筋混凝土结构不但不易解决槽身结构防渗抗裂的问题,还将造成槽身结构的槽壁与底板等很厚,大大增加自重,引起上部结构以及下部结构工程量的大大增加,而使工程很不经济合理。因此为了达到增加渡槽跨度并减小槽身结构尺寸的目的,槽身结构采用三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利用预应力施工技术,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在满足材料强度及结构使用条件的前提下可有效的减薄底板及侧墙的厚度,从而使工程经济合理。
本课题主要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渡槽结构的超大型及复杂性的特点,从中选择一个典型渡槽,采用结构力学的方法,根据有关设计《规范》的要求对其槽身进行三向预应力混凝土设计,并且通过不同跨度的比较研究三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特性及设计思路,使其一方面既要满足结构受力以及防渗抗裂的要求,另外又要使工程经济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