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增长,国家在政策、资金和人力方面对旅游业大量投入,旅游业得到蓬勃发展。旅游产业规模日益扩大,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在特定空间区域上集聚现象也越发明显。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区域内经济快速发展均需要旅游产业集聚程度不断提高。研究旅游产业集聚度问题,对增强区域旅游业实力,实现跨区域合作共赢,制定持续有效的旅游规划和政策措施,实现旅游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新疆是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其旅游资源丰富,已有明显的旅游集聚现象,其旅游业集聚度的发展对于新疆的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有重要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研究区,以产业集聚和旅游产业集聚等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计算出新疆各个地州市的旅游业集聚度,分析了各地州市旅游业集聚度在2004-2013年的时间演变特点,利用区位熵竞争态模型对新疆各地州市进行分类,在新疆旅游业集聚度与经济发展之间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二者互动关系,最后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新疆旅游业发展现状,从整体和区域差异发展两个方面提出相应改善意见,作为新疆旅游业集聚度发展的理论参考。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在2004-2013年间,新疆各地州市旅游业集聚度的相对和绝对区域差异都呈扩大趋势,即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增大,各地区旅游业集聚度发展不均衡。2.利用区位熵竞争态模型,把新疆15个地州市按照旅游业集聚度发展水平分成优势区域(伊犁州直属(县)市、吐鲁番地区、阿勒泰地区)、潜力区域(昌吉回族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克拉玛依市)、劣势区域(塔城地区、阿克苏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哈密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和田)和实力区域(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3.新疆旅游业收入集聚度、入境旅游人数集聚度、国内旅游人数集聚度、星级饭店集聚度、旅行社集聚度以及从业人员集聚度分别提高一个百分点,新疆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将相应地提高0.104、0.6、7.645、1.004、1.479和0.12个百分点。4.新疆地区生产总值比率区域经济发展的地区生产总值比率、人均生产总值比率、社会消费品总额比率、进出口总额比率分别提高一个百分点,旅游业集聚度水平将分别提高4.864、-0.052、0.503、2.002个百分点。5.针对新疆旅游业集聚度整体发展和各区域发展情况,提出应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制定合理战略规划,拓展旅游产业链,加强旅游企业间合作,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提高新疆旅游业的集聚度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