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收集患者的临床数据,研究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tic disease CA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为CAD患者辨证论治的规范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来云南省中医医院住院部就诊,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且年龄大于60岁的226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归纳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结证、气滞血瘀证及其他证型五种证型,经统计分析后讨论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结果:共收集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资料226例。(1)中医证型分布频率:气虚血瘀证(27.9%)>气阴两虚证(25.7%)>痰瘀互结证(21.2%)>气滞血瘀证(15.9%)>其他证型(9.3%);(2)关联因素:在对性别、烟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脑卒中病史、斑块位置、斑块硬度、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yne Hcy)等因素的分析中,不同证型并无明显关联性。(3)年龄特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患者年龄偏大,主要集中在76-90岁之间;痰瘀互结证、气滞血瘀证相对年轻,主要集中在60-75岁之间。(4)生化指标分布特征: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C)在不同的中医证型上呈现差异性分布;(1)TG均值: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其他证型<气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2)LDL-C均值:气阴两虚证<其他证型<痰瘀互结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3)TC均值: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气滞血瘀证<其他证型<痰瘀互结证。(5)颈动脉超声特点:(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特征:五种证型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值均值大于1.1mm,气滞血瘀证<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不同证型的IMT值有统计学意义。(2)斑块性质:硬斑占比75.7%,软斑占比8.8%,混合斑占比15.5%。(3)斑块部位:斑块发生在颈总动脉有83例,占比为33.3%;发生在颈内动脉为56例,占比为24.8%;发生在颈动脉交叉处为87例,占比为38.5%。结论:1.CAD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分布以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结证、气滞血瘀证4个证型为主,其中以气虚血瘀证为临床最多见,其次是气阴两虚证。2.不同证型在年龄、IMT值、TC、TG、LDL-C上有差异。不同年龄段患者在证型分布上有差异:60-75岁患者以痰瘀互结证多见;76-90岁以气虚血瘀证多见;90岁以气阴两虚证多见。IMT与证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其中气虚血瘀证最为常见、数值最高。TC、TG值均在痰瘀互结证数值最高,LDL-C值在气滞血瘀证数值最高。3.CA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与患者性别、合并病、烟酒史、斑块类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