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子宫颈鳞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与生命。大多数子宫颈鳞癌是由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到子宫颈上皮内瘤变逐步发展形成的,其中涉及多种因素、多个步骤的病理过程,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从基因到蛋白水平研究子宫颈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的分子事件,有助于阐明子宫颈鳞癌的发病机制及发现早期诊断子宫颈鳞癌及癌前病变的分子指标。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结构,具有保持染色体稳定及完整性的功能。正常细胞的端粒随分裂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最终细胞凋亡。端粒酶是延长端粒序列的一种特殊的反转录酶,它的活化能够使细胞端粒维持在一定长度而获得无限增殖的能力,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端粒酶由TERC、TERT及端粒酶相关蛋白组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子宫颈鳞状上皮向子宫颈鳞癌转变的过程中几乎都与TERC基因的扩增有一定关联,已经证实在子宫颈脱落细胞中进行TERC基因检测有助于高级别癌前病变与低级别癌前病变的鉴别,但在子宫颈石蜡切片上该基因的检测对CIN分级诊断的价值未见报道。TERT为端粒酶的催化亚基,是端粒酶活性的关键调控因子。TERC基因的扩增与TERT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在子宫颈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可能的分子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本课题应用组织芯片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研究TERC基因在子宫颈正常鳞状上皮、各级别CIN及子宫颈鳞癌石蜡切片中的扩增情况,探讨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TERC基因在子宫颈石蜡切片中的临床病理价值;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ERT蛋白在不同子宫颈病变的表达,了解TERT蛋白在子宫颈病变表达的意义。研究TERC基因扩增与TERT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分析TERC基因扩增对TERT表达的影响,为TERC基因扩增在子宫颈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1收集河北省人民医院子宫颈活检组织研究样本共176例,其中正常子宫颈组织24例,各级别CIN组织104例(其中CIN I级35例,CIN II级36例,CIN III级33例),子宫颈鳞癌48例。2应用自制密集型组织芯片技术,将176例供体研究样本按阵列设计顺序依次放入受体蜡槽中,融合、切片、捞片、烤片制成实验需要的组织芯片。3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TERC基因在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各级别CIN及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扩增情况。4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各级别CIN及子宫颈鳞癌组织中TERT蛋白的表达情况。5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α=0.05为检验水准,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组织芯片制备按课题设计及试验方法要求共制作7×7,6×5组织芯片共4张,切片厚度4-5μm;组织点阵排列整齐,无移位现象;有4个位点缺失,13个位点为无意义的组织,剔除这些样本;其他位点均为有意义的组织,结果共得到有意义样本159例,纳入研究;其中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23例,CIN I级29例,CIN II级31例,CIN III级31例,子宫颈鳞癌45例。组织位点的形态可观测率为90%以上。HE染色无脱片、异位和皱折;FISH信号清晰、背景干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定位清楚,背景干净,无掉片现象。2 TERC基因在子宫颈上皮不同病变中的扩增情况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TERC基因在23例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91例各级别CIN及45例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扩增情况。结果为: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中TERC基因无扩增;TERC基因扩增在各级别CIN及子宫颈鳞癌阳性率分别为CIN I级13.8%、CIN II级45.2%、CIN III级61.3%及子宫颈鳞癌84.4%。随着病变级别的增高,TERC基因扩增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 II级中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明显高于CIN I级及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 III级与子宫颈鳞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与CIN I级之间、CIN II级与CIN III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TERT蛋白在子宫颈上皮不同病变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ERT蛋白在23例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91例各级别CIN及45例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TERT表达呈明显的分层现象: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中TERT不表达或阳性细胞散在分布于子宫颈鳞状上皮的基底层;CIN I级中端粒酶阳性细胞主要位于中下层;CIN II级、Ⅲ级阳性细胞超过上皮层的下2/3或达全层;子宫颈鳞癌中几乎所有癌细胞都阳性表达。TER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8.7%、CIN I级55.2%、CIN II级64.5%、CIN III级71.0%、子宫颈鳞癌93.3%;TERT蛋白在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各级别CIN及子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和CIN I级之间、CIN III级与子宫颈鳞癌之间,TERT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IN I级与CIN II级、CIN II级与CIN III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各级别CIN及子宫颈癌中TERC基因扩增与TERT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各级别CIN及子宫颈癌中TERC基因的扩增与TERT蛋白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二者呈正相关,r=0.345。结论:1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TERC基因在CIN II级、CIN III级和子宫颈鳞癌中比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及CIN I级中明显扩增,在鉴别CIN I级与CIN II级时有临床病理实用意义。2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ER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子宫颈鳞癌及各级别CIN中明显高于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表明TERT可以作为免疫组化标记物辅助早期子宫颈病变的诊断。3在各级别CIN及子宫颈鳞癌中TERC基因扩增与TERT蛋白表达有相关性,二者呈正相关;提示TERC基因扩增可能通过上调TERT表达促进子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4密集型组织芯片技术简化了实验操作过程、提高了载玻片的样本容量,更大程度地节约了科研经费,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够更好的作为基因及蛋白研究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