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听神经瘤患者眩晕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后,以及相关检查在听神经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为听神经瘤患者眩晕的诊治提供临床证据支持。方法:以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26例听神经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后,共纳入25例伴眩晕的听神经瘤患者。对此25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通过肿瘤大小(Koos分级)及是否存在囊性变描述肿瘤特征。术前检查包括头MRI检查、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查、纯音测听、声阻抗测试、眼震视图(VNG)检查、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s)检查。并要求患者在术前1天完成DHI(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量表评估主观眩晕症状。术后3个月对患者行VNG检查、前庭自旋转试验(VAT)、VEMPs检查和DHI量表评估。术后6个月重新对患者进行DHI量表评估。分析听神经瘤患者术前及术后主观眩晕症状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患者主观眩晕症状的转归。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Origin Pro8.5进行作图分析。结果:1.将25例听神经瘤患者按术前听力结果分为有实用听力组及无实用听力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患者术前DHI量表均数:认为无实用听力患者术前眩晕较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术前对25例听神经瘤患者行VEMPs检查,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患侧oVEMPs及cVEMPs均引出组患者及其他患者术前DHI量表评分差异,认为术前VEMPs均引出者术前眩晕较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3.术前对25例听神经瘤患者行眼震视图检查,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视动中枢检查结果正常组及异常组术前DHI量表评分均数差异,可认为视动中枢试验异常者术前眩晕较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伴及不伴有自发性眼震患者术前DHI评分差异,可认为有自发性眼震术前眩晕较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冷热气试验异常患者术前DHI评分差异,可认为术前UW>80%,术前眩晕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4.采用T检验比较实性及囊性肿瘤术前DHI评分均数差异:认为囊性肿瘤较实性肿瘤术前眩晕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采用方差分析比较肿瘤大小对术前DHI评分影响:认为肿瘤越大术前眩晕越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5.听神经瘤术后的患者在术后3个月存在高频前庭功能损失,伴或不伴有中枢性损害。6.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DHI评分差异,认为患者术前DHI量表评分低于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1.术前听力、VEMPs、VNG检查结果及肿瘤大小及性质是听神经瘤患者术前眩晕的影响因素,术前无实用听力患者术前眩晕较重,术前VEMPs均引出者眩晕较轻,视动中枢试验异常、有自发性眼震术前眩晕较重,术前UW>80%,术前眩晕轻。囊性肿瘤较实性肿瘤术前眩晕重、肿瘤越大术前眩晕越重。术前听力是术后眩晕的影响因素,术前无实用听力者眩晕程度较轻。2.听神经瘤伴眩晕的患者术后3个月存在高频前庭功能损失,伴或不伴中枢性损害。3.听神经瘤伴眩晕的患者,术后3个月眩晕情况较术前明显加重,术后6个月仍未完全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