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系统比较了两种规格马氏珠母贝的生长、育珠性能、消化酶活力以及珍珠囊发育的组织学变化,以期为培育优质海水珍珠提供理论指导,结果如下:一、生长性状比较:实验设为二龄贝实验组、二龄贝对照组、一龄贝实验组、一龄贝对照组。在插核后第1、3、5、10、15、20、30、60、180、270天,从4个组随机取样,测量壳长、壳高、壳宽、铰合线长和总重五个形态指标,并统计各组的死亡率、留核率、珍珠重、珍珠直径和珠层厚度。结果表明:插核后30天内,两个实验组的净增长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插核手术对贝体生长造成不利影响。第30-60天,实验组增长迅速,表现出明显的补偿生长现象,使得累积净增长与对照组持平;插核后第1-60天,一龄贝的净增长大于二龄贝的净增长,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这期间一龄贝的生长较快。第60-180天,由于正处冬季初春季节,水温较低,所有实验贝生长较为缓慢,对照组与实验组无显著差异。手术后第180-270天,处于5-7月份,正值春夏季节,这一时期受马氏贝性腺排放的影响,表现为增长平缓,甚至是负增长。二、育珠性能比较:二龄贝的死亡率明显大于一龄贝,其中二龄贝与一龄贝实验组的死亡率分别为18.8%和5.2%;二龄贝与一龄贝对照组的死亡率分别为12.7%和2.7%;一龄贝实验组的留核率明显大于二龄贝实验组,两组的留核率分别为60.6%和47.9%。插核后第6个月,一龄贝和二龄贝的珍珠规格分别为5.019±0.532mm和6.203±0.452 mm,一龄贝和二龄贝的珍珠重量分别0.262±0.063g和0.365±0.095g,差异显著(P<0.05);一龄贝和二龄贝珍珠层厚度分别为0.308±0.032mm和0.323±0.024 mm,无显著差异(P>0.05)。插核后第9个月,一龄贝珍珠规格和重量均显著小于二龄贝(P<0.05),一龄贝和二龄贝珍珠规格分别为5.221±0.478mm和6.318±0.314mm,一龄贝和二龄贝珍珠重量分别为0.268±0.046g和0.368±0.074g;一龄贝和二龄贝珍珠层厚度分别为0.320±0.017mm和0.356±0.007mm,无显著差异(P>0.05)。比较而言,二龄贝死亡率高,留核率低,但所育珍珠的直径、重量都较大;一龄贝的死亡率较低、留核率高,所育珍珠的直径、重量都较小。在珠层厚度上,两组无明显差异。三、消化酶活力比较:插核后第1、3、5、10、15、20、30、60天取样,比较二龄贝实验组、二龄贝对照组、一龄贝实验组、一龄贝对照组的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活力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时期,4个组间的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4个组的蛋白酶活力都远小于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插核后一龄贝和二龄贝的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都呈现先下降后回升趋势,蛋白酶活力变化不明显;两个实验组的消化酶活力均小于两个对照组的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一龄贝组的酶活力略小于二龄贝组的消化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育珠生产对两种规格育珠贝的消化生理没有明显影响。四、珍珠囊发育组织学比较:在插核后第1、3、5、10、15、20、30天取样,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方法,观察其二龄和一龄贝珍珠囊发育的组织细胞学变化。结果表明,在插核后第1-20天,一龄贝和二龄贝珍珠囊组织学差异不明显。插核后第30天,一龄贝观察到了较多的高柱状表皮细胞,这与二龄贝第20天的形态相同;插核后第30天时,二龄贝珍珠囊的表皮细胞发生了较大转变,由高柱状细胞变成了矮柱状细胞,这也是稳定分泌珍珠质的细胞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