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有多功能基团的金属配位聚合物材料在物理(光学和磁学)、化学(离子或分子交换、分子识别)、生物(透过和渗透作用)和材料科学领域中具备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多功能羧酸类配体与金属离子在水热和溶剂热法条件下合成新颖配位聚合物。 第一章为前言,概述了课题目前的研究背景以及重点工作,包括配位化学概述、配位聚合物的设计合成以及各类配体的详细介绍,论述晶体工程对以羧酸类配体作为出发点的课题指导作用,并对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所取得的进展做了相关陈述。 第二章通过溶剂热法和水热法合成三个钴配位聚合物并进行表征。分别为[Co2(Adi)3bpe](1),[Co(Adi)2(4,4-bpy)](2)和[Co(pba)2](3),(HAdi=4-氨基-3,5-二碘苯甲酸,bpe=1,2-二(4-吡啶基)乙烯,4,4-bpy=4,4′-联吡啶, pba=4-(吡啶-3-氧基)苯甲酸)。通过测定三者的晶体结构和性质测试,讨论了 HAdi配体的特点和多核钴簇的结构。配合物1的四核钴簇单元显示出了反铁磁的特性。配合物2中钴原子和4,4′-联吡啶配位形成二维孔框架,而4-氨基-3,5-二碘苯甲酸则作为客体通过氢键连接,形成一个新颖的结构。配合物3是双核钴构筑的钴簇配位聚合物。 第三章以5-(四唑-5-基)间苯二甲酸为起点,通过水热合成得到同一系列的镉配位聚合物,分别为[Cd3(H2O)3(tzpa)2](H2O)2(4),[Cd5(OH)(H2O)7(tzpa)3](H2O)4(5)和[CdCl(H2O)(H2tzpa)(2,2-bpy)](6),(H2tzpa=5-(四唑-5-基)间苯二甲酸,2,2′-bpy=2,2′-联吡啶)。而配合物6则在该基础通过2,2′-联吡啶引入螯合连接,其探索配位行为。通过晶体结构和荧光光谱图的分析,论述了实验中各参数对配位聚合物相关性质的影响。 第四章的内容为研究芳环和脂肪环烃上羧酸基团的配位作用,通过3-(1-氰乙基)苯甲酸和顺-1,4-环己烷二羧酸,辅以吡啶类配体合成了三个荧光配合物,分别为[Cd(ceba)(2,2′-bpy)](7),[Zn3(ceba)3(4,4′-bpy)1.5](8)和[Zn2(cdba)1.5(btb)0.5](9),(H2 ceba=3-(1-氰乙基)苯甲酸,2,2′-bpy=2,2′-联吡啶,4,4′-bpy=4,4′-联吡啶,btb=1,4-双(1,2,3,4-四唑-5-基)丁烷),配合物7和8始于同一配体,但辅助配体令总体结构和荧光特性产生明显不同。配合物9的结构特点可作为研究起点能进一步开发系列荧光配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