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湿地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净化机理、设计、运行管理等方面,有关人工湿地减排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人工湿地的减排绩效评价工作可以提高人工湿地的管理水平,对减排力度的提高会起到重要作用。论文构建了人工湿地减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人工湿地减排绩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山东省稻屯洼人工湿地进行了减排绩效评价。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提出了人工湿地减排绩效评价体系框架,确定了压力准则的要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状态准则的要素包括:水特征、生态特征、经济特征、社会特征;响应准则的要素包括:管理水平、政策法规。通过对要素层分析,筛选出“年降雨量、年平均气温、来水水质稳定性等21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了各指标权重,并进行了分析。根据实地调研资料、参照国家标准,确定了定量和定性指标的评价标准。(2)根据人工湿地减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复杂性特点,选择了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指标层“运行负荷率、吨水年运行成本、年降雨量”等14个定量指标分为正向指标、逆向指标及适中性指标,分别确定隶属度函数和构造隶属度矩阵。对“来水水质稳定性、工农业排污、周围群众满意度”等7个定性指标采用专家问卷的形式确定隶属度矩阵。通过选择合适的模糊合成算子,实现了从指标层依次到目标层的3次模糊变换,得到了目标层的评价矩阵;利用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了5个评价等级。(3)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于山东稻屯洼人工湿地减排绩效的评价。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首先确定了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共21项指标)的隶属度矩阵,然后进行了3级分层模糊评价,最后得出3级模糊评价结果(目标层对准则层的评价):Ⅰ级0.4507;Ⅱ级0.3244;Ⅲ级0.1213:Ⅳ级0.0198;V级0.0134。由最大隶属度原则,稻屯洼人工湿地减排绩效总体水平属于“Ⅰ级”。针对稻屯洼人工湿地在来水水质稳定性、运行负荷率、植被覆盖率、周围群众对人工湿地保护意识及规章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稻屯洼人工湿地运行管理的措施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