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旨在通过医学实验研究感官型学习风格对学习效果作用和影响所具有的潜在的生理机制。实验过程分为两部分:被试筛选及磁共振实验。作者通过两轮问卷,从101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中筛选出21-28岁学生8名,4男4女,4名视觉型,4名听觉型学习者,参与磁共振实验。使用1.5特斯拉的Philips Eclipse磁共振和NEC的Multisync FE 991SB刺激器,借助功能磁共振BOLD(血氧水平依赖)技术,记录两种不同学习风格的被试(听觉型和视觉型)在大脑皮层对不同模式的输入(听觉输入和视觉输入)的反应。横向和纵向对比研究不同模式的输入对两种学习风格被试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符合被试学习风格的刺激方式比不相符的刺激在大脑皮层激活强度更大,范围更广。2.两组被试在不同刺激模式下,前额皮质,颞叶和枕叶等区域均有不同程度激活。3.被试在脑区激活的强度、广度上有差异。总的来说,A组以上指标均高于B组。尤其是前额皮质的激活。通过实验,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被试者在接受符合其学习风格的输入时,全脑激活较大。2.听觉型和视觉型学习风格不能截然分开。从图像可以看出,无论哪种被试对象,无论哪种输入,颞叶和枕叶都有不同程度的激活。3.记忆在语言学习的某些阶段,如信息储存和检索过程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4.符合学习风格的输入能更好的激发工作记忆的作用。本文以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为主,结合心理学、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如借助心理学中的心理测试、试验设计以及现代临床医学影像学的检测和研究手段,如功能磁共振(fMRI),试图为语言学习和教学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找到其物质基础及自然科学的依据。这也许可以为人文科学研究方法以及和自然科学的结合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但是,该实验还存在一定局限性,一些方面有待改进。比如,由于实验成本巨大,所以被试样本较小;一些研究成果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