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疗设施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中最重要、最根本的一项,其均等化的服务关系到居民的健康生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空间结构的复杂化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使得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供给不足现象日益严重。而可达性的研究常用于衡量不同类型公共设施的布局合理程度以及资源配置公平程度。因此,基于医疗设施开展可达性的分析研究,对于实现医疗服务均等化,推进社会公平,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随着大数据、移动定位、实时预测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地图服务已经逐渐成熟并应用于居民的日常出行,在为人们提供路径规划、位置查询等多样化服务的同时,也在后台存储了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对于可达性的测算研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公共交通为视角,基于网络地图服务获取“门到门”的出行成本数据,试图通过从时间、经济以及舒适度多个不同维度来构建综合测算可达性的框架模型。此外,针对传统空间可达性局限于二维平面的不足,本文加入了时间属性的考量,并将测算结果结合医疗资源区位分布特征进一步反映城市医疗服务的公平程度。以西安市为实证研究获得的主要结论有:(1)基于多项指标来综合评估公交就医可达性时,可以很好地区分大型高水平医院与基层社区医院的空间特征差异,避免仅以出行时间成本衡量可达性时产生的单一空间规律,即越往城市外延居民公交就医可达性越低的简单圈层结构;(2)城市早高峰带来的交通系统混乱使得高水平医院与基层社区医院的就医等时圈最大边界分别增加了 11%和14%,45分钟以下的短时就医等时圈以及可获得的就医机会受到严重影响。但存在部分居民住宅区的可达性未受到早高峰的影响,它们主要分布于地铁站点800米服务范围;(3)大型高水平医院设施分布的空间集聚程度略低一点,以街道为尺度的区位熵在空间上形成了“核心城区高外围低”的特点,并且区位熵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现象。而基层社区医院形成了“核心城区低外围高”的相反特点,其资源分配结构劣于大型高水平医院;(4)以大型高水平医院为就医目标时时,各街道的可达性与公平性差距较大,并且高人口密度对获得就医服务存在一定的逆向影响关系。而前往基层社区医院时,各街道之间的就医公平程度与可达性水平则更相近。根据本文研究结论,最后基于医疗服务供给侧与公共交通供给侧提出提升西安市就医服务水平的相关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