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加拿大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吸引了全世界目光并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迄今已发表小说、诗歌和文学评论等三十多部,她是布克奖和亚瑟·C·克拉克奖的得主,七次入围加拿大总督奖并获得两次。《使女的故事》是阿特伍德的畅销小说之一,曾获得1985年加拿大总督奖和1987年亚瑟·C·克拉克奖。本文尝试运用福柯的权力理论《使女的故事》中基列国的权力机制以及人民的反抗策略,分析了权力如何将人变成规训的个体。阿特伍德的“权力”不仅包括人与国家的权力关系,还包括两性之间的权力关系。本文分析了基列国这种极权主义国家的权力机制和权力运作模式,以及下层人民尤其是女性如何在规训权力下运用各种抵抗策略进行顽强抵抗。论文共分五部分:前言部分首先介绍了女作家阿特伍德及其作品《使女的故事》,回顾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对该作品的主要研究观点;探讨了阿特伍德创作《使女的故事》的社会背景,论述了阿特伍德对政治、权力以及对男女权力配置的观点,并陈述了本文研究这部小说的现实意义。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小说中基列国的社会背景,描述了基列国的政治、经济和教育等基本国情,同时大致介绍了论文所引用的权力理论。第二章运用福柯的权力理论论述了基列国的权力配置和运作模式,从基列国实施的规训、等级制度、惩罚制度以及“圆形监狱”等各种权力策略入手,探讨了基列国如何用权力规训个体;同时结合福柯有关话语和围绕话语的权力机制理论,分析小说中父权制社会的规训权力话语实施运作的模式。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基列国普通民众的抵抗策略。首先以女主角奥弗雷德为例描述了人民觉醒的过程,并结合福柯的权力理论详细地探讨了在如此严酷的规训权力的控制下人民反抗的原因;第三部分讲述了国民具体的反抗策略和表现形式,详述了女性的抵抗策略,重点论述女性对男性话语权的反抗和消解。最后对论文主要观点进行总结,提出了研究小说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