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TiO2因具有独特的光催化氧化能力、较强的光催化效率、稳定的化学性质以及低廉的成本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生物医学、环境工程等很多方面,但是目前纳米TiO2用于研究光诱导电子转移还较少,同时由于纳米TiO2表面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几率较高,其光催化的效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论文致力于合成一种优良的TiO2-卟啉纳米复合物来降低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几率,并对其光电转换行为加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合成了新型纳米材料TiO2/CoTCPP(5,10,15,20-四(4-羧基苯基)钴卟啉功能化的TiO2),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热分析(TGA)、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物相与晶粒尺寸的分析(XRD)对材料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且考察了材料的光学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光电转化性能。2.将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和光电化学技术相结合研究了光诱导下TiO2/CoTCPP纳米膜异相电子转移。通过搭建一种新型模型SECM-可见光源联用仪来研究光对电子转移的影响,从而真实的模拟了光电转换以及光合作用中的电子转移。3.将复合材料应用于光电化学方面的研究。利用氢醌(HQ)作为一种模式,在低电位下构建了一种敏感的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光电流强度在HQ的浓度为0.01mmol/L和0.75mmol/L范围内变化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06 mmol/L (3S/N)。这种方法具有低的偏压电势、快速的光电响应、宽的线性范围、良好的重现性和重复利用特点。4.构建高度有序的单分子膜(纳米金-卟啉化合物修饰导电玻璃(ITO)作基底电极)体系并应用于化学修饰电极研究电子转移过程,为我们从新的角度研究界面电子转移现象及其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基于此,在光诱导条件下,以卟啉化合物与苯醌作为配对物质,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其在模拟生物膜界面(固/液)上的光电转换行为和电子转移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