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糖尿病视网膜图像病变识别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l9970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彩色眼底视网膜图像是诊断眼底疾病的基础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这些眼底疾病中最常见的种类之一。迅速准确地处理眼底图像能够有效帮助糖尿病患者进行早发现早治疗,从而大幅度提升治愈率。但是目前人工诊断较大程度依赖有经验的医生,不仅耗时,而且导致边远地区缺乏医疗资源的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救助。因此,通过图像处理、机器学习以及深度学习方法来实现自动化辅助诊断,对于眼底疾病的预防和及时治疗具有?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使用深度学习的方法,对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分类。在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致盲的主要原因。针对眼底图像中的微动脉瘤等微小病理特征提取难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注意力机制模块。该模块通过融合特征图原本的特征信息与注意力单元得到的通道信息,为微小特征增加了网络的权重,再使用除操作去除特征图中的冗余信息,得到注意力机制特征作为双任务的输入;针对均方误差(Mean Square Error,MSE)损失难优化和交叉熵(Cross Entropy,CE)损失未考虑错分DR等级的代价,设计了多任务学习模块,加权融合了回归任务的MSE损失和分类任务的CE损失。基于这两个模块的设计,提出了融合注意力机制的多任务学习网络(fusion of attention mechanism and multi-tasking learning network,FAMT)。本文进行了对比度增强,黑色区域去除等一系列图像预处理操作后,在大型数据集上进行了模型验证。(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区域的分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取决于几种生物损伤,包括微动脉瘤(microaneurysms,MA)、软性渗出(soft exudates,SE)、硬性渗出(hard exudates,EX)和出血点(hemorrhages,HE)等,检测出这四类病灶区域,有利于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级诊断提供医学依据。针对眼底图像中存在像素点占比小问题和多尺寸特征捕捉问题,基于对主流分割模型的分析和验证,提出了全新的分层多尺度空间门控注意力机制(Hierarchical multi-scale spatial attention gating mechanism,HSAG)的DR分割模型。在训练阶段,HSAG模型输入多张多尺度图像到主干网络进行语义信息提取后,利用提出的空间门控单元(spatial attention gating,SAG)对低层次空间信息和高层次语义信息进行逐级融合,将得到的特征映射进行分层性注意力的权重分配,从而得到最终的分割预测;在推理阶段,按层次计算方式应用HASG训练得到的权重,把N个预测尺度组合后进行计算,以达到不增加训练代价基础上,增加分割精度的目的。(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识别辅助系统。基于前两个研究的模型,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Web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识别辅助系统,便于糖尿病患者以及医护筛查人员用于眼底图像病变识别检测。本系统基于VUE+Antd作为前端设计技术,结合Fast Api将深度学习模型部署在云服务器上,通过客户端发送图像分割与分类请求,利用服务器中部署好的两种模型,将结果返回给用户并进行展示。
其他文献
随着PPP模式的发展,PPP协议争议纠纷也随之增多,目前国内还未制定具体的调整PPP的法律法规,PPP协议性质认识上存在分歧,而协议性质影响着争议解决路径的选择,这使公私双方难以寻求有效的救济路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为切实维护公私双方利益,保障PPP可持续发展,急需“因地制宜”,建立完善、可行、确定、有效的争议解决机制。PPP协议具有公益性、行政性、过程性及不完全性,争议主要发生在协议履约阶段,争议
肝细胞癌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肝癌的精准诊断有望提高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临床常用的血清诊断指标甲胎蛋白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偏高,漏诊率高达80%。外泌体富含母细胞来源的各种蛋白质,被认为是癌症早期诊断的新型工具。本研究采用二氧化钛富集法提取血清外泌体蛋白,在非数据依赖性采集技术下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与肝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外泌体蛋白,作为肝
玫瑰孢链霉菌发酵得到的次级代谢产物达托霉素是一种具有全新杀菌机制的环脂肽类抗生素。提高达托霉素的产量满足耐药菌株感染用药成为了研究人员的奋斗目标。近年来,我国达托霉素的市场逐年递增,但目前发酵生产达托霉素的菌株效价低,无法满足人们的临床用药需求。随着分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技术的应用,在产物生物合成途径上改造菌株、研究分析代谢产物相关基因的功能、提高微生物天然产物的产量已经成为新的趋势。本论文以玫
聚烯烃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而得到广泛应用,但非极性的特性限制了其发展前景和应用领域。将极性官能团引入聚烯烃中可以极大的改变聚烯烃的性质,赋予聚烯烃材料更多的性能,极大地扩宽了聚烯烃材料的应用领域。后过渡金属催化剂膦磺酸钯(PO-Pd)在催化乙烯和极性单体共聚方面表现突出,对催化共聚制备极性聚烯烃材料具有普适性。本文基于PO-Pd催化剂研究了极性功能化聚乙烯材料的制备,以及不同单体浓度、不同极性基团对
聚甲丙烯酸铵酯Ⅰ是一种良好的缓控释药用辅料,应用广泛。但目前使用的合成方法均存在单体残留量的问题。单体残留量是衡量聚甲丙烯酸铵酯Ⅰ药用辅料质量的关键指标,《药典》严格限制药用辅料中残留单体的含量。迄今为止,常用于脱除高分子中残留单体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这类方法虽然能有效脱除残留单体,却无法提高原料利用率。爆聚法虽然能在反应过程通过提高单体转化率达到降低单体残留量的目的,却因反应剧烈
宫颈癌是是全球妇女中致死率前四的癌症,而其目前的治疗方法存在着复发率高、副作用大等风险。流行病学研究证明黄酮类化合物对多种类型的癌症(尤其是女性)具有抑制作用。大波斯菊苷作为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已被报道具有抗癌活性。目前,由于天然活性物质具有低毒、安全等特性而被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们作为膳食补充剂、药物辅助治疗剂进行研究。本论文通过转录组学和体外细胞实验研究了大波斯菊苷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机理,主
以实现既高效阻燃,又尽可能减少材料力学性能损失为目标,采用“硅烷原位合成改性”法,开展LDHs基PP阻燃剂的制备和应用研究工作。论文针对LDHs所存在的粒子间易发生团聚,在非极性PP材料基体中的分散性、相容性较差,大量添加会降低PP材料的力学性能;卤锑系阻燃剂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等问题,创新地采用“硅烷原位合成改性法”制备硅烷原位合成改性Mg Al-LDHs。将所制备的LDHs与Sb2O3复配构成无
碳化硼(B4C)作为一种重要的结构陶瓷,具有低密度、高硬度、高强度及良好的中子吸收能力等特点,在防弹装甲及核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烧结制备出高致密度的B4C陶瓷通常需要很高的烧结温度(2000℃以上)。添加第二相是有效改善B4C烧结性能和提高综合性能的有效途径。Ti B2、TiC和SiC具有低密度、高强度等特点,作为第二相能改善B4C的导电性能和机械加工性能,提高抗氧化性能和综合力学性能。此
苯甲醛在食品、制药、香水等行业都有着广泛应用。近年来常以苯甲醇为原料通过热催化手段氧化合成苯甲醛,但该反应通常在使用有机溶剂或更苛刻的条件下才能获得高转化率和高选择性。因此,探索和开发一种在相对温和条件下就能高效氧化苯甲醇为苯甲醛的催化剂显得尤为重要。石墨相氮化碳(g-C3N4)具有适合于紫外-可见光吸收(2.7 e V)的带隙,能将入射光子转化为局域热,被认为是一种在光热驱动催化方面具有广阔应用
天然产物具有多种功能,然而,一些未经改性的天然产物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它们的应用。右旋糖酐蔗糖酶已成功地修饰了多种天然产物结构,极大的改善了天然化合物的水溶性和稳定性,逐渐受到关注。但是转糖基活性较低,使该工艺应用受限。本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右旋糖酐蔗糖酶进行合理改造,以咖啡酸苯乙酯为受体,获得高转糖基活性、高产物特异性的右旋糖酐蔗糖酶突变酶。首先,本文在实验室已有的来自Leuco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