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东南亚安全格局中的美国因素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c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战后全球冷战形势的不断发展,东南亚地区在亚太安全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不断凸显,成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安全博弈的重要地带。冷战时期美国对东南亚地区安全格局的不断介入以及在该地区投入安全力量的不断消长过程,其实质反映的是美国决策层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内这一地区出现的挑战性力量及自身实力的变化而采取的相应政策和手段的调整。美国塑造东南亚安全格局的根本战略目的是为了维持冷战时期东南亚地区安全格局的均势,实现本国在这一地区的国家安全利益。冷战时期东南亚安全格局以美苏大国博弈为主要特征,其演变过程始终以大国在东南亚的安全博弈与地区国家试图加强联合以摆脱大国影响的互动关系为主线。本文以冷战时期美国在塑造东南亚地区安全格局过程中的种种安全策略和所采取的具体行动为主要研究视角,主要关注的是冷战时期随着美苏两国在全球力量的对比变化以及东盟国家力量的不断崛起过程中,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安全格局力量结构的演变过程中如何实现将其全球影响力有效转化为地区领导力的历史进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美国在冷战中后期随着自身实力相对下降是如何回应社会主义阵营以及东盟国家地区一体化力量对美国在该地区安全格局中的主导权的冲击等问题。冷战时期美国采取了何种具体方式和安全策略塑造东南亚安全格局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美国在塑造东南亚安全格局的战略和政策手段上的变化,其最终着眼点都是以维护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国家安全利益为前提的。冷战时期美国以争夺东南亚安全格局主导权为中心,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等多种形式综合使用,较好地控制了东南亚安全格局朝着有利于美国国家安全利益实现的方向发展演变。在冷战中后期,东南亚地区逐渐形成了美中苏三角平衡为主要特征的地区安全格局,三个大国间的战略竞合加上东南亚国家区域一体化力量的参与,共同决定着这一时期地区安全格局的演进方向和最终结局。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不断蓬勃发展,民航新需求持续提高,政府管制下的民航寡头垄断形式正在逐步走向市场化,多年来中国三大航在中国版图下以各个省市枢纽机场为主,支干线机场
在规模迅速扩大的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产业教授作为一项优化研究生培养的创新举措,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具有更高的耦合度,二者融合作
伺服系统中,为了获得大转矩、低转速的效果,常采用齿轮传动。齿轮传动过程中存在齿隙,而齿隙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伺服系统的性能。因此,研究齿隙消除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
<正>醉酒者责任能力的评定则是一个法学问题。正如评定精神病患者的责任能力一样,评定醉酒的责任能力也是根据两个标准:一是医学标准,二是法学标准。作为医学诊断,这个与精神
会议
以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为基础.讨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中所蕴含的差生教育思想和优生教育思想.并结合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巴班斯基差生教育和优生教育思想对我国
针对铸造企业可持续供应商选择问题,考虑铸造生产及物料供应的特点,在已有供应商选择指标的基础上,构建了面向铸造企业的可持续供应商选择的多指标评价体系,提出一种基于FAHP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语音识别、语音预测已经成为智能控制、个体识别、数据分析等重要应用的基础性工作之一。针对语音识别和预测问题,Volterra模型能够对时域和频域进行非线
1971年,蔡少棠教授预言了忆阻器的存在。2008年,忆阻器被惠普实验室物理实现,这也使忆阻器的研究一度成为学术界的热点。忆阻器是一个非线性电路元件,其独特的记忆特性是天然
【正】 隋唐时期开凿的大运河是古今中外闻名的宏伟工程,它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它存在恒久,功劳赫赫,对中国古代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它和长城一样
以中间相炭微球为原料,采用碱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通过探究活性炭吸附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变化,寻找最适合吸附模型,探讨吸附原理和吸附机制。结果表明:温度低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