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元素在中国动画中的应用与演变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izhi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中国动画的研究角度众多,有中外动画比较研究,也有对动画技术的关注,其中最多的当属对中国动画产业的研究,从文化和审美批评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动画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从文化和审美批评的角度出发,对中国动画中的民族文化元素做出诠释与分析。  本文主要研究民族文化元素在中国动画中的应用与演变。首先通过分析民族文化元素是如何在中国的动画中得以充分应用的,并以此来研究这些元素的表现力与文化价值,然后以时间顺序来分析这些民族文化元素是如何在中国动画史中演变的,通过这种变化来反映出中国社会背景的变化,进而推测出中国动画未来的道路何在。  本文主要分为民族文化元素在中国动画中的应用和民族文化元素在中国动画中的演变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具体分析了颇具代表性的中国民族文化元素。如:民间神话传说、民间寓言故事、水墨画、壁画、民间年画、剪纸、皮影、提线木偶、折纸、戏剧脸谱等,这些特点各异的艺术手法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对中国民间故事的借鉴为中国动画提供了丰富的选题素材,而水墨画、壁画、民间年画、戏剧脸谱等中国所特有的多种绘画形式又为中国动画的美工布景及造型方面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范本,而像剪纸、皮影、提线木偶、折纸等工艺美术也为中国动画的美工布景及造型方面带来了诸多灵感。在第一部分里还总结了一些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动画里的表现特点。  第二部分则分析了这些民族文化元素是如何在中国动画中演变的。在对演变的分析中又着重将中日动画作了比较,通过这个比较我们能发现中日动画的根本差异,以及中国动画可以向国外动画借鉴的地方,为中国动画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一个参考。  其实纵观中国的动画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由最初的以民族特色为主的探索时期,到后来本土动画的全盛时期,再到全盘模仿国外动画的迷茫时期,最后到现今的重新探索时期。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层不变,中国动画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革。
其他文献
存在论注重抛开历史赋予我们的文化重负,在事物本身的源初存在状况中,凭借自身的感受、直觉、体验、经历来认知世界。在现代社会中,“疯人”、“精神病”是历史文化所赋予疯癫的
"十七年"时期蒙汉双语散文是内蒙古自治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中国当代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十七年"内蒙古蒙汉双语散文研究是内蒙古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