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她所实施的教育政策一方面继承于前代,另一方面又展示了她自己的特色。清代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教育,在清代全国的文教政策指导下展开,但同时也体现出东北地区的独特性。本人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史料重点论述清代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的具体措施及其产生的重要影响。全文分为七个部分,包括正文四章构成的论文主体部分和绪论、结语以及参考文献。 第一章以“清代东北地区的教育概况”为题,简述了清代之前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论述了清朝统治者在东北地区实施的政治、经济措施,即东北地区三将军的设置和清廷推行的封禁东北的经济政策以及清代的文教政策,以此内容作为清代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背景。 第二章“清前期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教育”论述了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前的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包括清朝统治者实施的“国语骑射”教育、八旗官学教育以及以东北流人的教育活动为主的私学教育。这一时期教育的发展,改变了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极其落后的局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清后期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教育”论述了鸦片战争之后,迫于现状,清政府开始实施新政,实行教育制度改革,废除科举制。在新教育制度的指导下,东北地区开办了新式学堂教育,既包括清政府所创办的新式学堂,也包括西方殖民者为推行殖民教育所创办的新式学堂。新式学堂的创办为近代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章“清代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的影响”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清朝统治者对东北少数民族实施的教育措施所产生的影响。教育不仅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起到了文明开化的作用,同时也对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本文在分析古籍文献、地方志和个人文集等多种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对清代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进行系统的研究,旨在理清东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脉络,突出教育对少数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为今天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教育提供历史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