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常德市桃树岗填埋场为时2年的现场采样、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研究测定了植物的抗逆性指标:叶绿素荧光、叶绿素、可溶性蛋白、抗氧化酶、脯氨酸、抗坏血酸、活性氧自由基水平(H2O2)和膜损伤产物(MDA),采用隶属函数值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当地不同封场期场地抗逆性较强的植物。隶属函数值结果表明,封场时间不同的场地的抗逆性强的植物有所不同,在封场4年左右的场地上,钻形紫菀、酸模叶蓼、稗、小飞蓬和美洲商陆等植物的抗逆性较强;封场9年后,钻形紫菀、棒头草、小飞蓬等植物的抗逆性强于场地上其他植物;鸢尾、益母草和六月雪是封场15年左右的场地上抗逆性强的优势植物。本文还对比分析了同一场地同种植物在不同时期的抗逆性指标值和同一时期同种植物在不同场地的抗逆性指标值。针对隶属值筛选出的抗逆性强的植物,同种植物在不同时期的抗逆性指标比较得出,鸢尾、益母草的叶绿素、抗氧化酶、脯氨酸与植物抵抗胁迫的能力密切相关,六月雪和棒头草的小分子保护物质的含量能随胁迫的加深而升高,钻形紫菀、小飞蓬、稗的抗氧化酶和还原性小分子物质是植物抵抗逆境的重要因子,酸模叶蓼、美洲商陆的叶绿素、蛋白和CAT能升高含量以适应环境变化。2009年4月同种植物在不同场地的抗逆性指标比较结果说明,鸢尾的蛋白、CAT、抗坏血酸,小飞蓬、钻形紫菀、棒头草的光合作用参数和蛋白含量随胁迫的加深而升高;2010年6月的分析结果表明,小飞蓬、鸢尾、酸模叶蓼、美洲商陆和钻形紫菀的保护性因子大都能起到抵抗胁迫、适应逆境的作用;2010年8月的结果反映出,小飞蓬、鸢尾、益母草、稗的光合作用指标、蛋白、抗氧化酶、脯氨酸普遍能对胁迫做出积极反应。不同时期、不同场地植物的抗逆性指标变化表明,不同植物抵抗环境胁迫的主要指标不同,抗逆性指标对胁迫的承受能力和敏感度各异,植物的抗逆性指标随环境的变化情况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