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实验以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造模后采用游泳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的恢复进行实验性研究。不同时间点对脊髓损伤大鼠运用运动学评分、血清指标测定、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技术等,来分析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血清指标、组织形态学和脊髓中bFGF蛋白表达的变化,从而探讨游泳训练对损伤大鼠脊髓恢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研究方法:本实验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造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0)、自然愈合组(n=30)、游泳训练组(n=30),各组再根据不同取材时间分为伤后1d(n=6)(即刻组)、7d组(n=6)、14d组(n=6)、21d组(n=6)、28d组(n=6)。游泳训练组大鼠脊髓损伤后7d开始游泳训练(每天早上3组,下午3组,每组4min,间隔时间5min,每周训练7d),自然愈合组和假手术组正常饲养,训练结束后处死大鼠取材。测试方法及指标:①对大鼠进行BBB评分和斜板试验,评价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②比色法测定血清中钙含量、镁含量及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的活性。③HE染色观察大鼠损伤脊髓的组织形态学变化。④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损伤脊髓组织bFGF的抗原分布,观察bFGF蛋白表达。研究结果:①造模后1d自然愈合组和游泳训练组脊髓组织灰白质可见片状出血,细胞肿胀及变性,炎症反应明显,组织萎缩等明显的病变,14d、21d、28d游泳训练组较自然愈合组脊髓组织中出血减轻,炎性细胞减少,胶质细胞及少量神经纤维增生等。②自然愈合组和游泳训练组大鼠脊髓损伤后1d bFGF的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没有明显差异,7d时明显升高。14d、21d、28d游泳训练组相对自然愈合组bFGF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多,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自然愈合组和游泳训练组大鼠造模后血清钙含量升高,镁含量减低,相对假手术组有差异。14d、21d、28d游泳训练组相对自然愈合组血清钙含量有显著性减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镁含量有显著性增高(P<0.05)。④游泳训练组和自然愈合组大鼠脊髓损伤后1d血清中AST、ALT活性明显增强,7d、14d、21d、28d自然愈合组血清中AST、ALT活性相对假手术组有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游泳训练组21d、28d相对自然愈合组血清AST、ALT活性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⑤游泳训练组和自然愈合组大鼠脊髓损伤后BBB评分和斜板实验得分明显降低,游泳训练组大鼠14d、21d、28d运动学评分较自然愈合组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①游泳训练改善大鼠损伤脊髓的组织形态,表明对脊髓损伤大鼠的恢复有促进作用。②游泳训练能增加损伤大鼠脊髓组织中bFGF蛋白表达,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有利于大鼠脊髓损伤后的恢复。③游泳训练能明显调节脊髓损伤后大鼠血清中钙和镁的含量,加快大鼠脊髓损伤后的恢复。④游泳训练能明显降低大鼠脊髓损伤后血清中AST、ALT的活性,对脊髓损伤大鼠恢复有积极影响。⑤游泳训练能提高脊髓损伤后大鼠的BBB评分和斜板实验得分,增进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