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道德绑架问题的伦理分析

来源 :苏州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gaibian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的出现带来了一个区别于现实社会的隐形社会,它不止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满足话语权的平台,也让人们拥有了一种新的媒介权力形式——“第五种权力”,即网络舆论权。网络道德绑架便是利用网络舆论权,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引导公众舆论来强迫他人,最后达到一定的社会效果。网络道德绑架过程中主要涉及到绑架者和被绑者,以及网络环境这三个方面,同时依据网络道德绑架行为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其归为对普通人的道德绑架,对公众人物的道德绑架和对公职人员的道德绑架。网络道德绑架是一种歪曲道德观念的现象,它的发生既与道德本身的性质有关,也与人们的思维认知和社会整体环境有关,同时网络的虚拟性等特征又为这一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并扩大了影响范围。网络道德绑架会出现这样一种自相矛盾的情况,绑架者自以为站在了正义的一方,却不清楚自己所做的本身就是一件不正义的事情,因此它往往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首先,网络道德绑架利用舆论去干扰他人自由意志,想要迫使他人做出某种行为,并且它所提倡的道德也违背了人是目的这一原则。其次,它过分地强调被绑架者所要履行的道德义务,却忽略了与此相对的道德权利,导致了伦理公平的破坏。最后,它不仅影响了道德功能的正常发挥,也冲击了法律的权威性。面对网络道德绑架,自律和他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伦理对策。一方面,道德绑架的行为主体都需要提高自律意识,绑架者可以学会换位思考,切勿轻易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而被绑架者要学会认清自己的道德权利和道德底线。另一方面,社会要加强道德体系建设,形成正确的道德共识,同时要探索新的网络公平正义观,树立责任意识。
其他文献
集合物、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公司法人等新型制度不断涌现,对传统的一物一权原则形成了挑战与冲击。笔者通过对上述制度的深入剖析,认为现代法中,其存在并非动摇一物一权原则在我
目的分析前瞻性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早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采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认知干预模式在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通过对患者所处的认知行为阶段的评估,给予该阶段相匹配的认知干预,旨
基于政府对PPP项目补偿决策的困境,引入一种单期补偿契约,同时考虑到私人投资者在政府补偿下会存在过度自信倾向,通过"均值-方差"描述而引入私人过度自信系数,建立私人投资的
目的了解泌尿系感染的常见G-杆菌种类分布情况及其药敏特点,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1046例清洁中段尿进行微生物实验室检测,结果统计分析.结果1046例尿液共培养出108株G-杆菌,阳
二胡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虽不过百年时间,但发展速度之快,可以说在整个民族器乐的发展过程中是具有引领作用的,二胡独奏曲的产生更是为二胡伴奏形式的出现作了铺垫。本文以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