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蛤多肽SCSP对环磷酰胺致小鼠免疫系统和肝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出 处】
:
浙江海洋大学
【发表日期】
:
2021年01期
其他文献
黄姑鱼(Nibea albiflora)作为我国新兴的海水养殖品种,其养殖规模逐年扩大。黄姑鱼仔、稚鱼的营养生理学研究较少,尚无适宜的专用微颗粒饲料,导致其稚鱼转饵阶段成活率低。本研究以黄姑鱼稚鱼为研究对象,通过营养学、组织学和转录组分析等方法,比较生物饵料与不同磷脂水平的微颗粒饲料对黄姑鱼稚鱼及早期幼鱼生长、肠道结构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选用25日龄(体重为0.005 g,全长为0.53
本试验对一种新兴优质饲用植物蛋白源在赤点石斑鱼幼鱼膨化饲料中的有效性进行评估。该混合型小麦蛋白(GWT),是谷朊粉、低筋面粉和牛磺酸以77.5%、20.5%和2.0%的比例混合而成。实验配制了8种等氮等能膨化饲料(粗蛋白含量44.1~45.6%,总能21.5~22.0 MJ kg-1),其中对照组饲料(V0)以优质低温干燥鱼粉(LT-FM,20.0%)和大豆浓缩蛋白(SPC,21.4%)为主要蛋白
采用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目的是能够很好的解决渔业船舶控制应用领域的复杂非线性优化问题。在研究渔业船舶的历史上,一般渔业船舶运动模型都是不确定的以及非线性的,故而本文主要研究渔业船舶非线性运动的情况,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如下:1.本文通过响应型数学模型、舵机伺服系统、海浪干扰模型和PID控制器来设计渔业船舶航向控制仿真模型,并且在该渔业船舶航向控制的仿真过程中加入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改进粒子
20世纪70年代开始,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就被应用到海洋要素的反演当中去,它发射的微波可以穿云透雾,不受白天黑夜地影响,可全天时、全天候对海面的物理动态过程进行成像,且成像的分辨率很高,能实现多极化、多角度、多波段的对物观测,提供大范围内有关海洋表面的实时动态信息。因此,本文便利用SAR的这些优点来进行海面风场和海浪参数的反演。在海面风场反演的章
海洋观赏虾因其美丽的外观,能有效清除某些有害生物以及可与海洋观赏鱼和其他海洋生物和谐共存而深受水族爱好者的欢迎。鞭腕虾作为海洋观赏虾重要的一个类群,在水族市场中极受欢迎。有关性腺系统和人工繁育方面的研究备受科研工作者关注,但有关鞭腕虾属级归类及部分种的鉴定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以条纹存在明显差异却命名相同的红条鞭腕虾繁育后代为实验对象,首先采用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及繁殖生物学相结合的多学科方法,判断条
本文结合海表温度、盐度、叶绿素浓度、漫反射系数数据,研究了表层黑潮锋的季节变化特征,又通过三维再分析温度、盐度数据研究了东海黑潮锋表层到底层的三维结构特征,还通过季风及黑潮流量的敏感性实验探讨了季风及黑潮流量对表层黑潮锋的影响。东海黑潮海表温度锋在冬季和春季较强,秋季次之,夏季消失,其变化表现为1-3月温度锋增强,3-5月锋强相似且为全年最强,5-7月温度锋减小,7-9月温度锋最弱,9-12月温度
粘红酵母作为一类安全、高效的益生菌在对虾养殖中已有相当应用报道,但其益生作用机理仍有待完善与深入研究。本论文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通过拌料投喂不同剂量和不同处理形式的粘红酵母,分析其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肠道菌群组成、非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免疫基因表达情况,以探究粘红酵母对凡纳滨对虾的益生作用机理;通过对所选粘红酵母进行传代培养,探究传代对粘红酵母生理生
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是我国主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广泛分布于太平洋海域,因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广受消费者青睐。然而,鲐鱼极其容易腐败变质,不易贮藏,给渔民和生产厂家的销售和加工带来极大的困扰。因此亟需一种清洁、安全、廉价的保鲜方法来延长鲐鱼的贮藏期。低温等离子体(LTP)作为一种新型的杀菌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食品保鲜领域。基于这个要求,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低温等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