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宫颈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浸润及转移是导致晚期宫颈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宫颈癌的浸润和转移机制,寻找到其发展中的关键分子,对提高宫颈癌患者生存率非常重要。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细胞所在微环境密切相关,但肿瘤与相关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目前并不完全清楚。FAPα(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α)是表达于肿瘤间质成纤维细胞膜上的跨膜蛋白,是肿瘤间质中活化的成纤维细胞的标志之一,可以降解肿瘤基质,在多种肿瘤中促进癌细胞浸润及转移。CathepsinD是一种天冬胺类溶酶体的肽链内切酶,参与结缔组织的分解代谢。近期研究表明,将CathepsinD表达阳性的肿瘤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后肿瘤细胞的CathepsinD表达增加。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的研究表明CathepsinD无水解活性的前体被肿瘤细胞分泌后可作为一种有丝分裂原促进细胞的生长,即可作用于肿瘤细胞,亦可作用于间质成纤维细胞,与其相互作用而影响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因此推测CathepsinD和FAPα可能是肿瘤细胞与微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分子,二者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可能存在相关性,但目前国内外关于这两种蛋白在宫颈癌中的研究报道极少。本实验分析FAPα和CathepsinD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二者表达的相关性,有助于研究宫颈癌细胞与间质成纤维细胞之间相互作用机制,从而进一步揭示宫颈癌浸润转移的机制。材料和方法1.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切除并经有经验的病理科医师确诊的宫颈癌6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5例,以及慢性宫颈炎18例。所选宫颈癌病例均为原发宫颈鳞癌,有详细的临床病理资料,术前均未行放化疗,且不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宫颈癌患者年龄19-69岁,平均年龄47.16±8.13岁。FIGO分期,I期20例,II期48例。病理学组织分级,G1/G2期38例,G3期30例。有淋巴转移者26例,无淋巴转移者42例。间质浸润浅1/3及中1/3者共39例,浸润深1/3者29例。所有标本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2.免疫组织学SP法检测3组标本中FAPα和CathepsinD的表达,分析其在3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探究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分析二者之间表达的相关性。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组间表达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宫颈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二指标表达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以α<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FAPα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82.3%(56/68),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的胞浆和胞膜上,呈弥漫性棕黄色。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34.3%(12/35),主要表达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细胞胞浆,间质细胞中有少量表达。宫颈癌组织中FAPα的表达率高于CIN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9.811,P=0.000);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率高于宫颈炎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9.588,P=0.000)。宫颈癌组织中FAPα的表达与宫颈淋巴结转移(χ2=5.517,P=0.019)和间质浸润深度(χ2=4.021,P=0.045)有关,与年龄(χ2=0.561,P=0.454)、FIGO分期(χ2=0.137,P=0.712)、分化程度(χ2=0.687,P=0.407)无关。2.CathepsinD在宫颈癌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慢性宫颈炎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85.3%、48.6%和16.7%。CathepsinD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高于CIN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801,P=0.000);在CIN组织中的表达率高于宫颈炎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793,P=0.003)。宫颈癌组织中CathepsinD的表达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χ2=7.258,P=0.007)、间质浸润深度(χ2=5.109,P=0.024)和分化程度(χ2=5.535,P=0.019)有关,与年龄(χ2=0.618,P=0.432)、FIGO分期(χ2=1.324,P=0.250)无关。3.宫颈癌组织中CathepsinD和FAPα的表达存在正相关(r=0.56,P<0.05)。结论1.宫颈癌组织中FAPα和CathepsinD在宫颈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FAPα和CathepsinD的表达率逐渐升高,提示FAPα和CathepsinD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2.宫颈癌组织中FAPα和CathepsinD的表达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深度有关;提示FAPα和CathepsinD可能与宫颈癌的浸润和转移有关。3.FAPα和CathepsinD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存在正相性,提示二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共同参与宫颈癌的浸润和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