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Vidiadhar Suraiprasad Naipaul,1932—)兼有特立尼达、印度、英国三个不同世界的文化特殊性,他经历过特立尼达的后殖民生活,有过留学牛津抵达英国之后的精神困惑和回归故乡印度的旅行考察,他满怀深情地记录着他所经历的一切。奈保尔的文学作品屡获大奖,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辞曾称他是文学世界的漂泊者,似乎他应与“无根”、“漂泊”、“疏远”紧密联系在一起。笔者认为一个作家总会有其基本的创作思想,而创作思想又一定是有它的文化土壤的,每一个作家都会从自己所处的时间或空间的环境中吸取到一定的文化养份。笔者通过对奈保尔一些代表作品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之后,可以体会到他的文化之根早已凸显在伴随他成长的不同地区。全文有三章,第一章主要是分析奈保尔的成名作《米格尔街》(Miguel Street),特立尼达原生态的市井生活不只是简单直接的速描,而是通过一些具有特殊身份的移民折射出来的。奈保尔以平淡记叙边缘人物生活、真实书写被殖民者的内在精神取代了跌宕起伏的情节表现,读者从这些边缘人物的苦涩幽默中能够体会到作者的用心良苦。第二章主要分析《抵达之谜》(The Enigma of Arrival),作为一个生于英国前殖民(特立尼达)的印度裔移民,他背离特立尼达,无限向往宗主国。当一切都如他所愿时,他又陷入了深思,他在拷问着自己的精神灵魂。创作对他来说是自己的生命,他宁做一个文化旅人,不断地游走在不同的世界里,他希望在创作中得到精神的慰藉,寻找到他的精神立足点。第三章主要分析他在印度的旅行游记“印度三部曲”,奈保尔回到母国印度后,在惶恐、疑虑中对印度作了全方位的扫描。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他对印度由不理解到理解,直至后来的同情、关心和认同。奈保尔移民身份特殊,浓厚的西方价值观体系也已经深深的熏染了他,但他寻求民族历史文化认同的执着情结却在游记中得到了升华。在全球化特点日益显现的现代社会中,随着各地区交流的不断深化,与奈保尔有着相似生存经历的“移民”或“世界公民”也将不断出现,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归属等问题也正在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奈保尔以他独特的文学创作向我们揭示了他的文化、精神的归属,这也为我们研究其他作家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