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团山文化是以1950年东北考古发掘团发掘的吉林市西团山遗址而命名的考古学文化,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东北考古中最早发现并提出的考古学文化。经过近七十年的发掘研究,学界对西团山文化的整体面貌有了初步了解。长吉地区是西团山文化的核心区域,目前,该区域公开发表发掘资料的遗址有29处,出土生产工具种类丰富、数量较多。但是以往对西团山文化生产工具的研究都是从局部资料入手,尚缺乏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以长吉地区西团山文化出土的生产工具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以下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收集了长吉地区西团山文化已发表的资料,从区域上,详细介绍吉林地区和长春地区西团山文化各遗址生产工具的出土情况。第二部分,系统梳理了长吉地区西团山文化出土生产工具的种类、数量及制作情况,按照生产工具的材质,分为石质生产工具、陶质生产工具、铜质生产工具以及骨角质生产工具,分别加以研究。第三部分,运用类型学方法,对该区域西团山文化典型生产工具进行形态上的划分。参考学界对生产工具的分类方式,将生产工具按功能分为农业生产工具、渔猎生产工具以及手工业生产工具三种。第四部分,结合西团山文化的分期情况,探讨早中晚三期生产工具的比重变化。认为西团山文化的农业生产在经济形态中占主导地位,渔猎经济占有相当比重,手工制造规模有限。第五部分,探讨不同材质生产工具所占比例情况,分析居住址与墓葬出土生产工具的器类差异以及不同性别随葬生产工具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