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特别是随着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思潮也开始纷纭激荡。一方面,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为真理脱颖而出提供了前提条件,也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的选择空间;另一方面,社会思潮的多样化,也为一元化指导思想的确立增加了难度。因此,如何正确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怎样才能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就成了摆在执政党面前的一道难题。因而,社会思潮和社会意识变化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这一现实课题则需要学术界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和研究。本文尝试从价值哲学的角度,探讨社会思潮的本质特征,探索社会思潮的发生、传播和运行的规律及其与社会控制、社会风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分析当代中国主要社会思潮的基础上,探究正确引领社会转型期多样化社会思潮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和建构现代文明秩序的重大意义;在论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可行性与实践效果的基础上,从思想层面对当代中国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引领进行初步探究。论文第一章对社会思潮进行了本质考察。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界定了社会思潮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分析了社会思潮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类型;并对社会思潮与社会舆论和社会意识形态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论文认为社会思潮是社会群体对某些带有普遍性的社会事件和基本问题所进行的民众评价活动,在本质上是民众评价活动的一种现实形式,具有社会性、群体性、政治性和“浪潮”性等鲜明特征。论文第二章对社会思潮进行了价值论的考察。本章在详细探析社会思潮的价值认识、价值尺度及其与社会评价的关系基础上,提出了评价与把握社会思潮的主题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综合性原则。论文第三章是对社会思潮的实践论考察。本章论述了社会思潮发生的历史前提和现实条件、社会思潮运行的过程与特点以及社会思潮与社会控制和社会意识形态危机的关系。本章认为,社会思潮易导致社会失序风险和社会意识形态失衡,需要有效引领,实现社会控制。论文第四章基于当代中国的现实基础对社会思潮的引领作了初步探究。本章首先论述了当代中国的主要社会思潮,即自由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和国家主义思潮;接着论析了当前党中央关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缘起、可行性及实践效果;最后从思想层面对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引领提出了初步探索。论文第五章是文章的结论。论文认为,当前社会思潮的引领过程,需要不断地凸显人民主体性,也需要有负责的知识分子并建立负责任的知识体系,更需要在国家层面建设“国家意识形态”。究其根本,思想家的推动至关重要,思想家是一个民族前进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