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遗传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在大坝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littleshrimp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神经网络作为一种人工智能技术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其主要应用领域有模式识辨和图像处理、控制和优化、预报和智能信息管理及通讯等。近几年来,许多水利工作者将其引入到大坝安全监测领域,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函数逼近能力拟合大坝安全监测效应量与相关环境量之间的复杂函数关系,实现环境量值对效应量值的预测功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监测模型的拟合成果和预测精度。但在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大坝安全监测领域的实际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弱点:如样本顺序对建模成果有一定影响、训练速度比较慢、训练抖动问题、容易收敛于局部极小点以及算法不一定收敛等,有时会影响到模型的成果,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对人工神经网络的算法进行必要的改进。本文针对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介绍了各种改进方法与措施:如用所有样本的总效果对网络权值矩阵和阈值向量进行调整、调整量中加入动量项、标准化训练样本数据、优化激励函数以及给神经元的输出值添加偏置量等;同时还提出了一种新的优化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方法,即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对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网络结构和权值阈值进行全局优化搜索,以提高大坝安全监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拟合成果和预测精度。遗传算法是一种建立在生物进化理论和遗传学知识基础之上的全局优化搜索方法,其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随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应用成果和理论研究进展,在机器学习、过程控制、经济预测、工程优化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遗传算法具有简单通用、鲁棒性强、适用于并行处理和应用范围广的优点。利用遗传算法对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连接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搜索,可以提高人工神经网络的函数逼近效果,而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还可以提高遗传算法的优化搜索速度和效果。本文详细的介绍了遗传算法的产生与发展、基本思想和理论、编码方法和基本操作及工作流程,总结了改进遗传算法搜索效果的措旌和方法,建立了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大坝安全监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广州蓄能水电厂下库坝水平位移分析预测,取得了良好的拟合效果和预测精度,同时结合实际应用成果比较了各种大坝安全监测模型的拟合效果。
其他文献
植物响应盐胁迫的信号转导过程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网络,目前有很多关键的信号组分有待深入认识。肌醇磷脂依赖的磷脂酶C(PI-PLC,以后简称PLC)是肌醇磷脂信号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酶
锚索抗滑桩已发展成为边坡加固的一种有效的手段。但由于桩体系与滑坡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目前锚索抗滑桩的计算方法还不尽合理。本文通过采用土体抗剪强度折减的非线性
鹅掌楸为我国珍惜濒危树种,开展鹅掌楸天然群体遗传结构研究对于该物种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鹅掌楸11个天然群体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其遗传结构、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