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的微博传播研究——以新浪微博对“什邡事件”的传播为例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_fis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面临的矛盾错综复杂,随时随地都存在爆发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可能性。现阶段我国处于突发公共事件的多发期,且发生频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近年来微博的迅速崛起,使之成为信息传播的“宠儿”,以微博信息传播为对象的研究也将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话题之一。突发公共事件在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广度,以及传播者参与程度和话语权力中心分布,都呈现出不同于以往传播时代的特点。本文以耗散结构理论、混沌理论、突变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案例的传播阶段、传播要素分析,以及传播效果量化的方式总结微博传播的特点,并据此提出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可利用微博采取的措施,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突发公共事件和微博传播的概述,包括我国目前突发公共事件现状、各要素的特征,和微博传播的功能与特征等。通过归纳突发公共事件和微博传播的基本情况介绍本文研究范围、研究背景等.  第二部分为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阶段划分、传播要素分析和信息扩散特征分析,通过以“什邡事件”为例介绍了阶段划分情况,对各阶段特征进行阐述,并以问卷调查和内容分析方法,结合小范围的深度访谈对新浪微博中“什邡事件”的5大要素进行调研,归纳其特征。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分析“什邡事件”在新浪微博中的信息扩散路径、信息传播模式和信息扩散动力.  第三部分为笔者提出的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传播的政府应对策略,阐述了微博舆情监测指标的制定和应用,以及其他相关应对措施。  根据笔者的调查和研究,新浪微博中传播突发公共事件的用户以男性居多,年龄大多在18-45岁之间,受教育程度较高,普遍居住于一、二线城市中。这类用户乐于从微博中获取信息,也乐于在线下传播微博中所获取的信息。与传统媒体主要报道事实这一现象不同的是,突发公共事件相关的微博内容大多表达观点和倾向。在微博中,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信息主要以微博好友和系统推送方式传播,通过微博传播成舆情并参与事件发展的效果较强。  在新浪微博中,突发公共事件呈现出去中心化“节点”传播的特点,没有绝对的意见领袖,但有其关键用户;也呈现出凝结式耗散的特点,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不断由低到高升华,但这种升华过程是不断耗散的过程。这样的传播模式,源于突发方法事件在新浪微博中的碎片化信息聚合动力、节点动力和强弱连接互补动力。  政府部门应设立相应指标进行在突发公共事件监测,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摆正姿态与微博用户沟通,重视线上线下媒体的结合,以期最大效应的为社会服务。
其他文献
对于台湾来说,大陆游客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特别是2016年以后,从该年初起就有大陆游客缩减的风声传出,在5月20日蔡英文上台后官方也证实了这一消息,而紧接着发生的“陆客团火烧车
期刊
数字时代的到来,新媒体行业的发展形势越显良好。以手机媒体和互联网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深入人们的生活并联动了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新媒体的载体、形态与材料不断出现。众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