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因角度论译者的主体地位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izui8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翻译过程的参与者,译者承担着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译者主体性研究与翻译策略的选择、译者地位探讨以及译文鉴赏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翻译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关于译者主体性这一课题,国内外学者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认知过程。最初,翻译本身的边缘化导致译者地位低下,其主体性被完全忽略。但随着解构主义和操纵学派相关理论的不断发展,译者地位得到充分彰显。后来,学者们对翻译理论进行了更加全面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关于译者主体性地位的观点形成一种相对平衡。本论文从文化传播的基本单位——模因的角度对译者的主体性地位分别进行了宏观的概述和微观的分析。宏观概述是借鉴模因的发展特点对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历史过程展开全面考察,目的在于从模因的角度论证译者主体性观点发展的必然性;微观分析则是围绕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对译者主体性进行探讨和思考,目的在于认识译者主体性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过程与机制。此外,本论文还对模因在翻译过程中复制与传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证明了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必然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学者对译者主体性地位的认识发展现状具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各种考量和决策也是模因成功复制与传播的必然条件。而且,影响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因素,如文化干预、译者的审美水平、性情偏好以及职业道德都可以从模因复制传播的角度得到充分论证。本论文希望为译者主体性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同时也希望模因这一概念在翻译中得到进一步的运用和发展。
其他文献
翻译目的论是一种较新且较为重要的西方翻译理论模式。而近些年来,文学翻译也逐渐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文学翻译的要求很高,传统意义上的文学翻译仍旧以“对等”作为基本的
腹膜结核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只需要认真仔细的体格检查,诊断并不十分困难,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常与胃炎、胃溃疡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极其相似,如不认真仔细做物理检查,极易造成误诊,现将
基于出版融合发展新业态下对编辑能力要求的分析,探讨了出版企业在编辑继续教育方面应重点关注的内容。主要结论:出版融合发展业态下,在编辑的培训与继续教育方面,出版企业应
胰腺解剖的复杂性和生理功能的特殊性滞缓了腹腔镜在胰腺外科领域内的应用,随着器械的改进和腔镜医生经验的积累,腹腔镜胰腺手术逐渐发展起来。目前,在腹腔镜下可以完成除胰腺移
荀子因一篇《性恶》历来被认为是"性恶观"的代表人物,但在训诂学渐盛和对古典文化重新审视的历史大背景下,其"性恶"理论正被重新解释。从内容分析看,误解的可能性在于将"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