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颈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通过超声随访分析预后与再通率各自相关性的因素,以期为颈动脉夹层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尽量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并有望通过干预相关因素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10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因颈动脉夹层导致的急性脑卒中或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传统危险因素,既往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并对纳入研究的患者进行3~6个月的超声随访,临床预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估。结果:42例颈动脉夹层患者中,颈内动脉夹层35例(83%),椎动脉夹层7例(17%)。首发症状以一侧肢体无力伴言语障碍多见,其次为头痛,但大部分(69%)患者脑卒中前无任何先兆症状。因颈动脉夹层所致的急性脑梗死39例(93%),TIA3例(7%)。超声发现了全部27例(64%)CTA或DSA证实的颈部血管闭塞患者。CTA影像学表现中以闭塞时“双腔征”最常见,其次为“火焰征”。药物治疗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为主(50%)。所有患者在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在随访期间未出现新的缺血性事件。颈部血管超声随访中共有13例(31%)发生再通,8天至6月不等。再通与非再通者之间相关性因素无显著差异。预后与再通率无明显相关性,与最初脑梗死的位置关系密切。结论:1.对临床高度怀疑夹层的脑血管病患者,快速的超声检查是非常必要的,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筛查因其方便、快捷且识别率高可作为首选;超声高度提示夹层后,应尽快行抗栓治疗而不应该等待诊断性的血管检查后再进行治疗;超声提示夹层且积极药物治疗后应尽快完善DSA或CTA明确诊断,并且及时超声复查,了解血管变化情况。2.治疗及检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及医院的具体情况而定;应结合多种血管检查的血管变化情况及临床表现来进行颈动脉夹层的诊断。3.再通率可能与夹层所致血管闭塞后的近期高血压状态有关,且受血肿是否机化的影响,但需更严密的研究方案设计进行论证。4.预后与脑梗死的位置相关而与再通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