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电极电化学发光检测装置的设计及其分析特性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极电极因具有结构简单,无线诱导电化学反应等特点而备受关注,已经在生物分析、电化学反应机理研究、材料加工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目前,虽然双极电极电化学发光传感方法与微流控芯片等结合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电极材料的选择、加工过程等较为复杂。因此,发展新的双极电极电化学发光装置、探索新的分析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由综述和研究报告两部分组成。综述部分在对双极电极及其特点做了简单介绍之后,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双极电极在电分析研究领域的新进展。研究报告部分由下面两个部分组成:1.金丝微腔体双极电极电化学发光检测装置的设计及其分析特性研究本研究工作设计了一种金丝微腔体双极电极,并研究了该电极的微腔体进样方法、特点。在此基础上,研究设计了诱导微腔体样品进行电化学发光信号检测的电化学发光装置。本装置不仅可实现对微升级别样品的取样,且可基于毛细管内溶液的导电效应和静态效应,避免驱动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有效的实现了微腔体内液体样品的电化学发光检测。在具体工作中,主要利用1,3-丙二硫醇修饰金电极及纳米金与DNA的相互作用,建立了一种对微量miRNA进行电化学发光测定的新方法。在最佳条件下,Let-7a的浓度在1.0×10-12-9.0×10-12mol·L-1范围内,与电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3pmol·L-1。实现了对微量血清样品中miRNA的简单快速定量测定。2.Nafion修饰的玻碳微球双极电极电化学发光检测装置的设计及其分析特性研究本工作以玻碳微球为双极电极,在对玻碳微球进行Nafion膜修饰和Ru(bpy)32+固定化的基础上,制备了具有电化学发光活性的玻碳微球。为了方便、有效的研究玻碳微球的电化学发光特性,我们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具有微量体积,便于研究玻碳微球悬浮液电化学发光行为的装置。并利用联吡啶钌(Ru(bpy)32+)/三丙胺(TPA)电化学发光体系对该装置的分析特性进行了研究。在1.0×10-7-9.0×10-7mol·L-1范围内,TPA的浓度与电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TPA的检出限为10nmol·L-1。该装置不仅样品用量小,且可避免驱动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对检测池中电化学发光信号的影响。利用本装置还可做到对单个玻碳微球双极电极的电化学发光检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鼻息肉行糖皮质激素(GC)联合鼻内镜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鼻息肉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均予以鼻内镜手
目的对慢性肾炎患者实行针对性护理后,观察岁患者自我效能和遵医嘱行为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治疗的87例慢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其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进行分
目的对抗-Ec联合抗体所致交叉配血不合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抽取交叉配血不合1例病例,分析其配血情况。结果该患者血清中存在Ig G抗-Ec联合抗体。结论为提升交叉配血质量,需对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沈阳拥有大量的历史遗迹、博物馆、陈列馆等,是“纲要”课教学可资利用的重要的资源。在“纲要”课教学
目的探讨窝洞消毒剂对牙本质-树脂黏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新鲜拔除的无龋第三磨牙30颗,制作牙本质平面,随机分为5组(n=6):蒸馏水组(对照组)、氯己定(CHX)组、乙醇组、次氯
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常态化案件质量评查,在完善评查工作机制上狠下功夫,真正“把案件评查过程转化为促进审判质量提高的过程”,是加强审判管理、确保案件质量的长久之道。$$ 案
报纸
对四川养麝研究所都江堰分部20年圈养林麝的生产繁殖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人工饲养林麝的繁殖受雄性种麝年龄、公母麝比例和配种时间的影响较大。雄性林麝作为种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