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滩排球以其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魅力,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但碍于我国沙滩排球起步较晚,日前形成的规模和影响甚微。山东省因其海岸线优势,沙滩排球发展迅猛。本文以山东省女子沙滩排球为例,以山东各地市7所体校、高中沙滩排球教练员和运动员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综述和调查问卷的方式,深入探究其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现状,得出结论,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结论:(1)山东省女子沙滩排球的后备人才主要来自教练员去下级学校选拔和新生中选拔,较为单一。后备人才储备充足,但地市较少,且未组建球队。运动员年龄集中在15-16岁区间,年龄构成合理,但不同阶段年龄差距较小,未形成运动员梯队的建设,身体素质克托莱指数为378.30,低于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标准。运动员训练投入日均大于7小时,时间充沛,保证训练强度,但超负荷训练导致对文化课及心理素质建设重视不足;(2)山东省女子沙滩排球教练员年龄集中在25-45岁区间,平均执教9.2年,均接受过正规训练,学历和职称均处于行业领先,实践和理论经验丰富,但岗位培训频次较低,缺乏交流互鉴;(3)7所体校、高中均设置专用沙滩排球训练场地,经费得到山东省体育主管部门政策制度的支持,个人月投入在1000-2000元之间,符合一般家庭经济接受范围,但科研技术和医疗保障设施,仅满足基本需求,作用形同虚设;(4)较于室内排球,沙滩排球训练模式单一,培养体系受外部激励、内在保障、科学管理多因素制约,俱乐部模式受到多数教练员和运动员接纳,值得推广。建议:(1)建立合理的女子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和输送体系;(2)加强教练员团队建设,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3)极力推广“体教结合”模式;(4)“科技兴沙”,建设女子沙滩排球的高水平科研队伍;(5)为女子竞技沙滩排球运动员配备心理教师;(6)逐步提高山东省女子沙滩排球运动的竞技比赛水平。通过本文研究,为优化和改进山东省女子沙滩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意见和参考,对于加强山东省女子沙滩排球的后备力量具有一定实践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