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企业动态能力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hs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如何构建和培育动态能力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企业如何获得和维持持续的竞争优势,这些问题一直是战略管理领域研究的热门话题。在动态环境中把握企业竞争力形成和演化规律,促进企业持续健康成长是战略管理研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泰国企业而言,特殊的国情和文化背景决定了泰国企业有着与其他国家不同的优势和劣势,泰国企业如何在动态环境中扬长避短、如何构建、培育和维持持久的竞争力是一个重要而又非常现实的问题。   竞争优势的寻求一直是战略研究的主题。基于资源的方法强调竞争优势来源于公司水平的效率优势,认为公司专有能力和资产及其阻止其他公司模仿的隔离机制是公司绩效的基本决定因素。在此基础上能力理论逐渐兴起,而后核心能力理论取代竞争力理论成为分析竞争优势的主流,促使企业管理者从关注企业外部转向从企业内部探寻竞争优势的源泉,使企业更加注重自身能力的修炼。但是,由于片面强调核心能力容易产生核心能力刚性,使企业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导致战略僵化。在技术和顾客偏好迅速变化且难以预测的市场上,这些观点都不足以解释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动态能力理论的提出正是把组织行为理论与核心能力理论相结合,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来探讨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动态能力理论正是论述企业面临新的环境如何获得新的资源与能力的理论。   在泰国企业中,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是泰国企业的主体,因此,中小企业对泰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除中小企业外,泰国还有一批知名的大型上市公司和跨国企业。在经历了1997年的金融危机之后,泰国经济近年来出现明显好转,复苏势头明显。尽管泰国众多企业近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从总体来看,泰国企业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泰国企业的动态持续发展和能力不断升级是泰国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动态环境下,泰国企业的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新的有效的理论指导。如何从定量角度科学评价企业竞争力,探索动态环境下企业竞争力的形成机理,把握企业竞争力构建和演化规律,通过产生新的竞争优势的组合,使企业产生持续的竞争力,这些问题成了泰国企业面临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第一部分是论文的绪论,交代选题背景、意义、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部分在对企业动态能力有关的中英文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对泰国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测量和绩效问题进行研究,并据此为泰国企业长期竞争战略的制定提供指导。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三部分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先对泰国企业企业的竞争力现状进行了分析。近年来,泰国企业的竞争力有所下降。泰国中小企业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很弱;就生产成本尤其是劳动力成本而言,泰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是中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更低的劳动力成本;就生产质量和技术进步而言,泰国中小企业无法与意大利、日本和台湾进行竞争。泰国大型企业的私有化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大型企业存在的问题。泰国跨国企业通过技术优势、网络关系的建立和政府的行业扶持政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依赖于这些优势的企业发展战略无法形成很强的动态能力,难以适应动荡不定的国际经济环境。   论文在第四部分对泰国其动态能力的构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尽管动态能力提出来已经有十多年了,但如何构建动态能力仍是一个重要而又未知的问题,论文结合泰国企业的发展实际来讨论泰国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问题。   动态能力的构建需要占用一定的资源、耗费一定的成本,它不是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唯一方法。企业动态能力的源泉是企业外部新知识、内部新知识和企业积累的知识。企业动态能力是吸收能力和变换能力的整合与变迁,吸收能力也就是企业的外部能力,而变换能力则包括对企业内部能力、外部能力和现有核心能力的整合与变迁。就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而言,企业的整合与变迁能力和信息技术使用能力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对泰国中小企业而言,要关注新知识的获取、消化吸收和应用,要特别关注新知识整合并转化为动态能力的效率,要大力培育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对泰国大型企业和跨国企业而言,在国际化进程中应重视动态能力的培育,应加强文化整合、资源与环境整合、新旧知识的整合、吸收能力和变换能力的整合变迁,要重视学习能力和培养,要重视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   论文在第五部分结合泰国实际探讨企业动态能力的测量问题。动态能力具有很大程度的不可操作性、难以检验性,因此,如何对动态能力进行测量是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本文结合泰国企业的发展实际和泰国的经济文化制度来讨论泰国企业动态能力的测量问题。   论文先根据理论研究结果和动态能力的构建过程总结出了测量企业动态能力的8个理论测量维度,但理论总是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就泰国而言,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泰国企业动态能力的现实测量指标与理论维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半结构性访谈的结果,论文发现泰国企业的现实测量维度有以下7个:市场潜力、组织柔性、战略隔绝、组织学习、组织变革、整合与变迁、企业信息技术能力。对这些维度进行细分设计,探测性问卷分析的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泰国企业动态能力测量指标体系可信度较高。   论文在第六部分对泰国企业动态能力的培育现状进行了分析。论文根据探测性问卷信度分析的结果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总共57个测量指标,每个指标均采取5分制Liketer式量表,从“从未如此”到“总是如此”。通过泰国Chulalongkorn大学商业与会计学院发放问卷总共511份,收回有效问卷432份。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就泰国企业的动态能力而言,战略隔绝维度的解释力最强,其次是市场潜力维度和组织变革维度,再其次是组织柔性维度和组织学习维度,最后是整合与变迁维度和信息技术能力维度。   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与此相吻合。战略隔绝维度对泰国企业动态能力的影响程度排在第一,而这个维度也是泰国企业动态能力的优势所在。总体而言,无论从影响程度还是从优势和劣势来看,泰国企业高度关注战略隔绝、市场潜力和组织变革三个维度。整合与变迁和信息技术使用维度对泰国企业动态能力的影响较小,从目前来看,这也是泰国企业动态能力和长期竞争优势培育的劣势。论文在第七部分对泰国企业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尽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企业动态能力对公司绩效会产生影响,尽管绝大多数学者对动态能力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持肯定态度,但“如何作用于企业绩效”仍然是一个未知的问题。   论文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来实证分析泰国企业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无论我们用企业利润还是用市场绩效来度量企业绩效,所得出的结论都相同:泰国企业动态能力是通过营运能力来间接作用于企业绩效的。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