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通过使用发霉玉米模型(90%基础日粮+10%发霉玉米)检验了几种霉菌毒素脱霉剂在肉鸡饲养中的使用效果,综合以上试验设计了一种霉菌毒素脱霉剂并检测了其使用效果,为实践中霉菌毒素脱霉剂的使用效果评估提供了参照。试验1选取体重相近的1日龄健康白羽肉鸡672只,随机分为A(正常玉米饮水组,基础日粮+10%正常玉米)、B(高剂量正常玉米饮水组,基础日粮+10%正常玉米,分解酶1g兑水3L)、C(低剂量正常玉米饮水组,分解酶1g兑水5L)、D(发霉玉米饮水组,基础日粮+10%发霉玉米)、E(高剂量发霉玉米饮水组,基础日粮+10%发霉玉米,分解酶1g兑水3L)、F(低剂量发霉玉米饮水组,基础日粮+10%发霉玉米,分解酶1g兑水5L)、G(拌料组,分解酶500g/t)7个组,每组含8个重复,每个重复含12只鸡。试验全期35天,试验结果表明:(1)发霉玉米能显著降低肉鸡前期的采食量(P<0.05),有降低体增重(P=0.0767)和增加料重比(P=0.0519)的趋势,显著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P<0.05),增加肝脏中的AFB1含量(0.05<P<0.10)。(2)添加分解酶对正常玉米组的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中AFB1含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3)添加分解酶能提高发霉玉米组的生产性能,增加21日龄的血液中血糖、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0.05<P<0.10),显著降低肝脏中AFB1含量(P<0.05)。饮水添加高剂量分解酶(1g/3L)的效果要好于饮水低剂量(1g/5L)添加和拌料添加(500g/t)。因此,当饲粮受到霉菌毒素污染或有潜在污染威胁时,推荐在肉鸡饮水中以1g/3L的剂量添加肝脏分解酶。试验2选取三种市面上常见的吸附类脱霉剂进行试验,分别为脱霉剂X、脱霉剂Y和脱霉剂Z。选取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1日龄健康白羽肉鸡300只,按单因素设计随机分为A、B、C、D、E五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饲喂90%基础日粮+10%霉变玉米;B组饲喂90%基础日粮+10%霉变玉米+脱霉剂X(1000g/t);C组饲喂90%基础日粮+10%霉变玉米+脱霉剂Y(500g/t);D组饲喂90%基础日粮+10%霉变玉米+脱霉剂Z(500g/t);E组饲喂100%基础日粮。每组含6个重复,每个重复含10只鸡。在平均体重和平均体增重方面基础组显著高于其他四组,脱霉剂Y组和脱霉剂Z组显著高于霉变玉米组和脱霉剂X组;在平均采食量方面脱霉剂Y、脱霉剂Z和基础组显著高于霉变玉米组和脱霉剂X组两组;在料肉比方面基础组显著高于其他四个组;在死淘率方面,霉变玉米组显著高于其他四组。在肉鸡养殖后期,基础组的平均体重显著高于其他四个组,脱霉剂Y组和脱霉剂Z组的平均体重显著高于霉变玉米组和脱霉剂X组,脱霉剂X组显著高于霉变玉米组;在平均体增重方面,基础组显著高于其他四个组,脱霉剂Y组和脱霉剂Z组显著高于霉变玉米组;在平均采食量方面基础组显著高于霉变玉米组、脱霉剂X组和脱霉剂Z组,脱霉剂Y组显著高于霉变玉米组和脱霉剂X组,脱霉剂Z组显著高于霉变玉米组;在料肉比方面脱霉剂Z组显著高于脱霉剂X组和基础组。肉鸡养殖全期来看,基础组的平均体重和平均体增重显著高于其他四个组,脱霉剂Y组和脱霉剂Z组显著高于发霉玉米组和脱霉剂X组,脱霉剂X组显著高于霉变玉米组;在采食量方面,基础组显著高于霉变组、脱霉剂X组和脱霉剂Z组,脱霉剂Y组显著高于霉变玉米组和脱霉剂X组;在料肉比方面,基础组显著低于其他四组;在死淘率方面霉变玉米组显著高于脱霉剂Z组和基础组;在欧洲效益指数方面,基础组显著高于其他四组,霉变玉米组显著低于其他四组。试验结果表明,全期生产性能数据来看脱霉剂Y的效果要好于脱霉剂Z好于脱霉剂X。试验3选取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1日龄健康白羽肉鸡192只,按单因素设计随机分为A(90%基础日粮+10%正常玉米,不添加添加剂)、B(90%基础日粮+10%正常玉米,添加“饲宝一号”)、C(90%基础日粮+10%发霉玉米,不添加添加剂)、D(基础日粮,不添加添加剂)四组,每组含4个重复,每个重复含12只鸡。根据生产性能的数据可知,B组相比较A组和C组,在料重比方面有所下降,说明饲宝一号能够提高肉鸡的饲料转化率,从而降低料重比。通过本课题研究证明,使用90%基础日粮+10%发霉玉米的模型对脱霉剂进行评估的可行性,可以用来对市面上的产品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