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斯耐德生态诗学中的“荒野情结”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ou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极少数现代诗人能将公众诉求与严肃的学术批评理论统一起来,加里·斯耐德便是其中之一。20世纪50年代,斯耐德开始从事写作,此后通过诗歌和散文进一步深入地探索诸如社会和精神方面的问题,他的作品能将现实(凭借对野性自然的精确观察)与内在洞察力融合在一起。诗人歌颂自然、平凡之物、动物、性、原始部落以及自我并将人类视为自然环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类只有接受并且适应这种天然遗传性才能繁荣兴盛;如果因为自身的智慧、科技和社会发明而与自然隔绝,那么人类便将自己囿于自身创造的牢笼。作为保护荒野的代言人,斯耐德以及他所倡导的“生态良心”已经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斯耐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从不同角度为当今脱离自然,盲目崇拜科技的美国主流文化提供了一种借鉴模式。作为荒野的代言人,他在诗歌以及其它作品中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倡导一种新的生活模式,即永远保持野性的心灵,诗意地栖居在荒野之中。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着重分析斯耐德生态诗歌中所体现的“荒野情结”,除了引言和结论部分之外,该论文共分成四个章节,分别从不同方面详细阐述斯耐德的生态诗学与其“荒野情结”之间的关系。引言主要简单介绍加里斯耐德的生平及作品,并对前人的研究做了简单回顾,这些研究是启发笔者对斯耐德及其作品进行深入讨索的源泉。同时指出本论文的写作视角,即通过重新解读斯耐德的生态诗歌,探索诗人的“荒野情结”。第一章主要论述不同时期人们对荒野的不同认识及所持的不同态度,荒野经历了一个从被人遗忘、忽视到被人认识、尊重和保护的过程,这种对荒野认识的升华体现在斯耐德的生态作品中,成为诗人生态作品的灵魂。第二章着重探讨诗人对荒野的态度和情感。依诗人之见,荒野是人类之根,荒野是人类之邻,荒野具有精神价值,这些认识都与诗人自己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本章通过详细解读诗人的作品阐释他对荒野的敬畏、亲近之感。第三章主要涉及斯耐德对人类文明与荒野关系的思考,同时指出人类活动以及人类文明对荒野的侵略与破坏导致了人类与自然的疏离,人类的无根意识。同时,斯耐德意识到文明和荒野的一致性,人类能够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并将保护荒野视为我们应该主动担负的生态责任。第四章“诗意地栖居于荒野”主要探讨斯耐德的生态乌托邦思想,即诗意地栖居于荒野之中。首先,诗人提出自己对“位置感”的领悟并让我们深刻理解家园感和归属感的重要性。其次,诗人对人类的未来满怀希望并坚信只要心怀生态良心,我们能够与自然世界和谐相处,永远诗意地栖居于荒野之中。结论部分再次回顾并总结了该论文的要点,并激发我们热爱、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持豁达的心胸,永远快乐、平和地生存于自然、社会之中。
其他文献
中国婚姻法制的近代化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与社会的发展有紧密的联系。本文以民国时期有关婚姻方面典型的司法判例为基本材料,以案例分析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婚姻法制近代化
近几年,我国旅游人才市场中的供需矛盾现象愈演愈烈,旅游本科生理论底蕴不足,实践能力过弱,即使在目前旅游市场上存在大量高层次人才缺口的背景下,旅游本科生的就业形势也不
研究目的骨性关节炎(osteaoarthiritis,OA)是中老年常见风湿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增加,该病最终致残率为53%,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由于骨关节炎的确切病
研究目的把反思性学习法应用于本科护生临床实践,为本科护生临床能力的提高提供一种有效的实践方法;同时,对实验组护生的反思日记和反思小组讨论会内容进行质性分析,探索和理
医疗事故罪是我国1997年《刑法》新增的罪名,该法第335条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
基于青年人严峻的就业形势,本研究着重考察个体自然因素、个体背景因素和职业价值观、职业素养等个体个性因素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果的影响。其中,就业结果的考察主要从两个角
目的:建立专属、快速、灵敏的LC/MS/MS法,同时测定血浆中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和新穿心莲内酯,并应用于穿心莲二萜内酯类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阐明穿心莲二萜内酯
在中国东部第四纪期间确切发育过古冰川的山地中,长白山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自然生态系统保存相当完整,在纬向上是联系黄土高原—日本海及其岛屿的关键部位,在经向上又是
城乡统筹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解决“三农”问题这一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难题的根本出路。城乡统筹发展既涉及社会学意义上的公平,又涉及经济学意义上的效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重要问题。当今世界,人才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