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抽脓、垫棉绑缚法治疗脓肿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ling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浆细胞性乳腺炎自上世纪二十年代首次报道以来,迄今已近百年历史,又称为乳腺导管扩张症、导管周围乳腺炎等,因其主要浸润的炎性细胞为浆细胞而得名。是以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基础的非细菌性感染的慢性乳腺良性疾病,好发于非哺乳期,临床以非周期性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乳晕下肿块、乳晕旁脓肿及瘘管形成为主。中医学将本病命名为粉刺性乳痈。本病因为是非细菌性炎症,并且是自身变态反应性炎症,故西医无明确治疗方法,多为抗生素治疗、激素治疗、手术治疗等,效果欠佳。根据不同病理过程本病可分为四期:溢液期、肿块期、脓肿期和瘘管期。其中脓肿期是决定疾病转归最重要的、最棘手的阶段,也是治疗成败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如果得到恰当的治疗,则脓肿得到控制甚至消失,进而治愈疾病;如果出现失治、误治,脓肿未得到控制,向周围乳腺组织旁窜,形成传囊乳痈,此起彼伏,后期破溃并发乳房多发瘘管、窦道,导致疾病迁延难愈,使患者承受很大痛苦,造成乳房瘢痕甚至变形,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均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伤害。目前脓肿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常规治疗为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给予换药,即切开引流、常规换药法,其缺点主要有以下方面:局部损伤大,切口不易愈合、疗程长,并发乳房窦道、瘘管,切口及换药疼痛,影响美观及形成心理创伤,具有一定的经济负担,开放性创口带来交叉感染几率增加等。故脓肿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治疗成为临床十分棘手的问题。与之相比,穿刺抽脓、垫棉绑缚法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脓肿的特色方法。随着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不断增多,被广泛应用于脓肿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治疗中,临床疗效满意,和西医切开引流、常规换药法相比,具有不需住院、花费低、收效快、痛苦小、组织损伤轻、基本不留瘢痕、外形破坏小、溃口窦道发生率低、病程短、痊愈快的特点,且操作简便,很易掌握。研究目的:以脓肿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切开引流、常规换药法为对照治疗方法,观察穿刺抽脓、垫棉绑缚法治疗脓肿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从脓肿痊愈率、脓肿大小改善情况、疼痛程度、乳房毁形程度、卫生经济学等多维度探讨穿刺抽脓、垫棉绑缚法的治疗优势。研究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脓肿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34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入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与对照组病例数以1:1分配,干预组纳入17例,采用穿刺抽脓、垫棉绑缚法治疗,对照组纳入17例,采用切开引流、常规换药法治疗,两组均以口服乳痈方为基础治疗方法,疗程为2个月,观察脓肿痊愈率、脓肿大小改善情况、疼痛程度、乳房毁形程度、卫生经济学等指标。研究结果:纳入34名患者,脱落2例,实际纳入穿刺组15例,切开组17例。在缩小触诊乳房脓肿大小、缩小超声下乳房脓肿大小、缩短脓肿痊愈时间、乳房外形美观效果及疤痕大小、换药次数、治疗成本等方面,穿刺组均优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缩短疼痛持续时间、降低VAS疼痛分值、脓肿痊愈率以及雌二醇、孕酮、泌乳素治疗前后变化等方面,穿刺组和切开组两组作用相近(P>0.05)。研究结论:穿刺抽脓、垫棉绑缚法在治疗脓肿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方面具有有效改善乳房脓肿大小,缩短脓肿痊愈时间,保持乳房外形美观效果,基本不留瘢痕,减少换药次数,降低治疗成本等优势,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痛苦,是一种疗效可靠、操作简便、符合临床实际的具有中医特点的治疗方案,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其他文献
合同意识在工程建设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强化合同意识,对推动社会经济有秩序地、可持续地发展,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合同意识的重要性
针对新形势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万州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进一步强化这一工作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