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知觉体验及其在城市公园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ya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城市公园的景观的营造是以为人提供舒适的游憩与交往场所为主要目的。从行为科学的观点出发,其二者关系可用B = f (P E)表示,B代表行为(Behavior);P代表人(Person);E代表环境(Environment),其中,环境影响是决定人行为的重要因素。于是“了解环境”也便成了公园设计的先决条件。环境知觉(Environmental Perception),作为环境心理学(Environmental Psychology)研究内容的一个重要分支,正是运用知觉心理学来探讨与研究环境问题,它是个体或群体直接、真实地感知环境信息的过程,是一个信息过滤的过程。了解环境知觉的理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是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论文将环境知觉理论的学派观点与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方法相结合,循序渐进地对环境知觉理论基础(基础研究)、城市公园环境知觉体验的构成要素(单体分析)、城市公园环境知觉互动体系(互动研究),以及城市公园设计中环境知觉理论的借鉴(应用初探)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专项、系统地研究。研究尝试借助环境知觉相关理论,跨学科、多角度地实现以人为本的公园设计。由于研究条件与个人经验的局限,论文的研究仍不够深入;只是尝试在研究中突破设计者和使用者之间存在的沟通屏障,在环境心理学和风景园林学科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的一个假说是,公有制经济中的重复建设和兼并障碍来自控制权的不可有偿转让性(或曰控制权损失的不可补偿性)。作者将企业收益分解为控制权收益和货币收益两部分。在公有
政府还贷公路企业财务的管理层次多年来一直根据相应的企业管理层次设置,没有结合企业财务的管理实际,不能适应信息化与企业管理的需要。笔者在阐述政府还贷公路企业财务基本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传递和民族交往,使民族文化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化格局,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的发展,各民族间的文化差距越来越小,民族文化的独
文章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对广西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进行协整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和实际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当期收入和长期均衡对居民消费均具有较强的制
本文参考捷克斯洛伐克玛利专家在我国工作期间对本人的技术指导,提出了有关气力输送方面的输送密度的范围和输送速度、空气速度的选择及计算方法,列出了吸取式、低压式、高压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艺理论大量进入中国,形成"以西人之话语,议中国之问题"的轨迹。本文拟从思想史角度,以詹姆逊、阿尔都塞、巴赫金为例,探索新的视角,将中国问题作为西方理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是建国初期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事件 ,它始发于高等学校 ,而后在文艺界、科学界以及政协中全面展开。它的发生是社会转型与新的民族国家整合的需要 ;是中
旅游规划是旅游地合理有序开发旅游资源并获得旅游业长久发展的重要依据和保障。随着“眼球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形象的作用。国内外旅游学者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将旅
采用5株不同来源的纳豆菌JLTH-075、JLGZL-018、JLTH-157、JLCC-243、JLLY-214,通过纳豆发酵实验,研究不同菌株对纳豆激酶活力、黏液营养物质的影响,评价其发酵性能,为纳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