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网络结构、知识存量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以我国制造业面板数据为例的实证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pi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极大地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2012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上半年报告”中说,中国制造业产值已居世界第一。但我国制造业的数量在快速增长的同时,质量的提升并不明显,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少关键技术,引进国外技术,对其消化、吸收和研发时,国外新技术又取而代之,形成恶性循环。如何提高制造业的质量,加快其技术进步率,实现制造业由粗放式增长转向集约型转变?我们认为在这一过程当中知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快知识的流动和传播,促进知识的积累,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获取技术进步优势的关键性资源。本文利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利数据,构建了制造业知识网络结构、知识存量指标,将知识指标作为输入变量引入生产函数,实证研究了知识网络结构特征和知识存量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率的影响。   本文首先从知识网络的视角,考察了区域制造业知识网络结构和知识存量的特征,以及知识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知识网络的建立是以专利为要素进行的,以专利作为知识网络的节点,当某一专利同时属于不同制造业行业时,这些制造业行业相互之间就建立起了联系,并形成了制造业内知识网络状的结构,本文中制造业知识网络结构通过多样性和凝聚性加以反映。然后,本文利用DEA方法对各省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评价,利用Malmquist-DEA指数分解出了技术进步指数,并进一步计算得到了各省区制造业技术进步率的数据。最后,本文利用了2001-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了制造业知识网络结构特征和知识存量对技术进步率的影响,同时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检验了回归结果的稳健性。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网络结构包括知识的多样性和凝聚性对区域技术进步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相关多样性和凝聚性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是积极的,非相关多样性的影响则是消极的,总的多样性受到非相关多样性的主导作用也显示了消极的影响,传统的知识存量对技术进步存在正向的影响。应采取措施增加相关多样性、凝聚性,降低非相关多样性,同时增加知识存量。对空间依赖性的研究发现,周边区域技术进步的外部性并没有降低本区域制造业知识库的结构特性,对本区域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伴随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我国政府各部门密集出台了大量的创新政策。然而,各种创新政策的目标和功能不同,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也不尽相同。研究如何评价企业创新政策的效应,以
在分析以德国、日本等为代表的国外包装回收方式的基础上,探究了我国当前快递包装回收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回收途径缺失、实施成效缓慢等.最后通过借鉴国外包装回收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的进程更加快速发展,区域间国家间竞争日益凸显为人力资本竞争,人力资本不仅作为生产要素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外部性间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