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课堂“吵闹”现象研究——以重庆市小学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e_mi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学生的主体地位渐渐得到巩固,同时被赋予了更多的话语权,课堂气氛愈加热烈,从而出现了小学高年级的课堂“吵闹”现象。  本文作者从实践层面入手,通过对小学五、六年级进行课堂观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教师进行访谈,了解课堂“吵闹”现象的现状,并从现象学、话语权等角度对此进行原因分析,分别从促进积极“吵闹”、抑制消极“吵闹”两方面提出建议,刚柔并用,严慈共济,以期取得更为切实有效的教学效果。  第一部分,阐述了课堂“吵闹”的基本理论,包括课堂“吵闹”的内涵、类型、特点以及从话语权角度解释这一现象存在的合理性。  第二部分,是课堂“吵闹”的调查现状,综合运用问卷法、访谈法等调查法和观察法,掌握了课堂“吵闹”的现状,并得出结论。  第三部分,是课堂“吵闹”现象的原因分析,从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学生主体意识的体现、特定教学阶段的需求是积极因素,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偶发事件的影响是消极因素。  第四部分,是形成积极“吵闹”,减少消极“吵闹”的建议,通过师生平等对话、教师设置开放性问题、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来促成积极“吵闹”,教师同时可以灵活运用教学机智,减少消极“吵闹”。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