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在我国,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有研究表明,在我国城乡人数死亡原因统计中发现,脑卒中已跃居首位,同时,脑卒中也是导致成年人发生残疾的最主要原因。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170万人口因脑卒中死亡,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总数的60%-70%。大量研究表明,血清胆红素是由体内的衰老红细胞裂解释放的血红蛋白产生,长久以来胆红素一直被认为是代谢废物,是反应肝胆功能异常的一大指标。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血清胆红素具有强大的生理抗氧化及抗炎功能,能够抑制脂质氧化、阻止斑块形成,对氧化应激介导的炎症、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心脑血管等疾病具有保护作用。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内血管阻塞或血栓形成引起脑组织供血供氧不足所导致的一系列大脑缺氧缺血症状。血清高胆红素水平抑制脂质氧化、阻止斑块形成的功能可能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降低存在相关关系。本研究旨在通过对2077名乡镇健康体检人员,进行检测胆红素水平,且其水平处于正常范围的人群进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前瞻性随访研究以探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高低与农村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关系。研究对象及方法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整群抽样方法,于2009年5月-8月抽样调查苏南地区两个乡镇六个乡村共计4230例年龄介于35-75岁的健康人群。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体格检查及生化检测。排除基线有脑卒中史和心血管疾病史149人后,共计4081人纳入随访调查,收集随访期间调查对象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情况,本研究调查对象随访于2014年9月开展,并于2016年1月结束。最终,将基线检测总胆红素水平,且总胆红素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的2077人纳入研究分析,并根据总胆红素四分位数间距将随访调查的总人群按照胆红素平均水平分为4组,(Q1~Q4),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胆红素升高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对危险度(Hazard ratio,HR)。研究结果本次研究对象总计2077人,其中男性955人,女性1122人。在进行的平均5.16年的随访调查中,纳入分析人群共发生88例脑卒中(其中男性44人,女性44人)。校正性别、年龄、血压、血糖等混杂因素后,与Q1组人群相比,Q3组人群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显著降低,HR和95%CI为0.57(0.30-1.07);与Q1组人群相比,Q4组人群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也显著降低,HR和95%CI为0.47(0.24-0.91);而Q2人群与Q1组人群相比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未见明显降低。在进一步分层分析中发现年龄超过55岁、女性不吸烟不饮酒对象中,血清高胆红素水平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降低存在相关性。高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以考虑作为临床上评估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及预后的一个新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