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全社会倡导教育要以发展和成全人生命发展的教育理念下,素质教育、生命教育也籍着这股春风多多少少进入了高等教育者的视野。然而,霸占了中国教育千年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与现代市场经济思想中人的生命价值观的异化,导致承担高等教育的实施者——高校教师的内心失去了对自身教师角色的正确认识。他们要不固守传统的教育理念,在教育中失去了生命在场;要不简化成为了职业谋生者,过分追求物质基础,部分高校教师甚至丧失了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角色责任。
对于传统教育中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角色的教师,在现代高校中该如何结合发展学生生命的教育理念而有所发展与创新呢?
生命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归宿。高等教育是成全大学生生命自由发展,为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实现生命价值为自己存在的一种社会活动,最终是以为生命获得幸福为目标。高校教师是这一目标的具体实施者,为学生生命获得幸福是其实现教师自身生命价值与意义的追求与体现。高校教师应根据社会要求、高等教育的要求、学生发展的要求以及自身生命发展的要求,在原有教师角色意义上实现新的演绎,使学生与教师的生命都获得发展,实现共赢,获得生命的本真追求——幸福。
针对传统高等教育中教师注重人的共性培养,忽视人才的多样性培养;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知识传承过程中的审美价值:注重教学者角色,忽略育人角色;注重教育结果,忽略生命过程:注重“经济人”追求,忽略教师职业责任等现象,笔者认为新时期高校教师角色应注重对大学生中“潜人才”的发现与创新性培养,成为知识美的传承者,成为过程幸福与终极幸福的拥有者,成为具有更深责任感的生命存在者。
实现高校教师角色的新演绎离不开社会客观环境的营造,更需要高校教师自身的内省与力行。人类生命的繁衍是漫长的,但对于每个个体生命而言却又是短暂的。生命的意义正在于追寻生命意义的过程中,纵然有苦有乐,这却就是真实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