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工市民化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与广大农民工息息相关的重大战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民工群体逐渐出现分化,老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观念和价值取向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农民工群体的分化对以人为本的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顺利推进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深入分析两代农民工在市民化过程中的代际差异迫在眉睫。文章以安徽省农民工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走访并与农民工深入交流,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力求探讨安徽省两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在不同方面的具体差异,通过计量分析研究导致两代农民工代际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首先,本文较为系统的梳理了劳动力迁移理论及农民工市民化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影响农民工市民化决策的因素,进而构建了安徽省劳动力迁移决策模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承包地处置、工资等经济收益、各种成本、务工地远近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力迁移决策。其次,对调查中获取的样本特征和代际差异特征进行分析,通过细化指标、两代农民工对比获得安徽省两代农民工群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其中,样本特征选取人口学特征比较、家庭经济特征比较、务工地生活比较等三个方面,农民工群体差异比较通过选取人力资本比较、社交网络比较、就业与职业比较、社会参与比较、权益保障比较、发展取向等六个方面进行代际比较。研究发现,安徽省两代农民工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在对不同经济指标进行对比之后,引入CES生产函数测算了安徽省总体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及皖北地区、皖中地区、皖南地区的两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发现皖中地区农民工市民化程度最高,皖南地区次之,皖北地区农民工市民化程度最低,并且在不同区域内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都要高于老一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再次,在对比分析了安徽省两代农民工差异基础之上,选取收入状况、文化水平等十个因素,运用分位数回归研究导致安徽省农民工群体产生分化的原因,研究发现:收入状况、社交网络、教育程度、承包地处置情况等因素在两代农民工代际差异产生过程中表现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两代农民工出现代际差异。最后,在得出相关结论基础之上,提出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升农民工务工收入、加大农民工教育培训力度、引导土地流转和转租、搭建农民工交流的平台、完善农民工社保体系等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