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翻译项目的源语文本是叠岩等人负责整理,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召树屯》一书。该书的内容是一部以爱情为主线的傣族民间叙事诗。召树屯和喃木诺娜的爱情故事不仅广泛流传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思茅(今普洱市)、德宏等傣族聚居地,而且在东南亚国家也流传甚广。2008年,《召树屯和喃木诺娜》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这首诗也是第一部被译成汉文的傣族文学作品。然而,这本书的英译本至今尚未出现,有关《召树屯》汉译英方面的研究仍为学术空白。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各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元素。文化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承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然而这些文化词在其他民族的语言中并没有完全等值的表达。源文本中的文化词涉及诸多方面,包括生态,物质生活,宗教,风俗习惯,语言特点等。本文以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为理论依据,从专有名词和风俗习惯,民间传说,修辞三个方面探讨了在翻译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并结合一些翻译实例,归纳出了几种适用于文化词的翻译策略。当今,在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典籍的英译研究对于传播少数民族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有关傣族典籍英译的相关研究还很少,该翻译报告及译文将有助于探讨傣族典籍英译的翻译策略,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傣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推动云南的傣族文化走向世界。报告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原文及译文,第二部分是翻译报告。其中,翻译报告由四个章节构成,第一章是对该翻译项目的意义及源文的介绍;第二章是对整个翻译过程的描述,其中包括对翻译理论的阐述和对翻译中所使用到的翻译策略的简要概括;第三章是基于一些典型案例,分析和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使用的翻译策略;第四章是对整个翻译项目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