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人血糖升高状态时眼调节力变化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lon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升高时眼调节力的变化方法在知情同意下,对中国医大一院内分泌科门诊首诊确诊为2型糖尿病病人42人,设为糖尿病组。30岁≤年龄≤40岁,空腹血糖≥13.Ommol/L,未进行治疗干预,眼底及眼前节无明显异常的病人进行眼屈光不正的检查,在矫正视力的前提下行单眼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的检测,对双眼进行调节滞后的检查,分别行单双眼的调节灵活度的测定。然后与年龄一致,空腹血糖≤6.0 mmol/L的医大—院体检中心的人群(设为对照组)的相应调节参数进行对照研究,对不同组眼调节参数进行双侧检验,使用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调节幅度:糖尿病组为:绝对调节力均值(4.94±1.28)D,对照组为:绝对调节力均值(6.60±1.54)D,调节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正相对调节(PRA),糖尿病组正相对调节力均值(-1.27±0.33)D,对照组正相对调节力均值为(-2.41±0.53)D,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负相对调节(NRA),糖尿病组负相对调节力均值(+2.27±0.42)D,对照组负相对调节力均值为(+2.29±0.4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调节滞后:糖尿病组调节滞后均值(+0.59±0.08)D,对照组为(+0.62±0.09)D;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五、调节灵活度:糖尿病组的调节灵活度的均值右眼为(2.4±0.73)cpm,左眼为(2.57±0.67)cpm,双眼为(2.31±0.53)cpm,明显低于对照组(11.70±1.99)cpm.(11.42±1.89)cpm.(8.69±2.08)cp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人血糖升高状态时的眼调节功能的变化与正常血糖组比较为调节幅度下降,正相对调节下降,单、双眼调节灵活度下降,而负相对调节及双眼调节滞后无区别。
其他文献
毛细支气管炎是2岁以下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也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喘息性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以骤发喘憋、三凹征和喘鸣为主要特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有50%-70%的毛细
真品卷烟非法流通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无证经营、无证批发等违法经营行为,具有隐蔽性大、麻痹性强、涉及面宽、内外勾结的特点。在国家局严格规范经营的大背景下,真品卷烟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