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生长于珠海和海南的3种药用红树植物秋茄、老鼠簕和桐花树的核糖体DNA(ribosomal DNA,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进行序列测定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来源药用红树植物在ITS序列上的遗传特征,从而从分子水平上建立药用红树植物种质资源鉴定的技术指标。方法:(1)应用改良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exadecyl trimthyl ammonium bromide,CTAB)法分别提取采自珠海和海南的秋茄、老鼠筋和桐花树的基因组DNA。(2)以真核生物rDNA ITS区通用引物,分别对秋茄、老鼠筋和桐花树基因组DNA中的ITS区进行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PCR)。(3)扩增产物经PCR产物回收试剂盒回收纯化后进行碱基序列测定。(4)用Clustal X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对位排列,找出不同来源的3种药用红树植物在ITS序列上的差异。(5)将所得到的3种药用红树植物秋茄、老鼠簕和桐花树的rDNA ITS碱基序列申请登录于GenBank核苷酸数据库。结果:(1)以改良的CTAB法所提取的秋茄、老鼠筋和桐花树基因组DNA分子量均约为23kb,电泳条带无拖尾,紫外检测OD260/280比值位于1.62~1.85之间,符合PCR模板的要求。(2)获得的nPCR扩增产物的电泳条带显示,秋茄、老鼠筋和桐花树ITS1和ITS2碱基序列长度均在200~400bp之间。(3)扩增产物纯化后的电泳结果显示回收条带清晰无拖尾,说明回收效果好。(4)将所得到的rDNA ITS1和ITS2碱基序列进行拼接,得到珠海秋茄、老鼠簕和桐花树rDNA ITS序列长度分别为598bp、647bp和653bp;海南秋茄、老鼠簕和桐花树rDNA ITS序列长度分别为600bp、636bp和653bp。(5)测序所得碱基序列对比分析的结果显示不同来源的秋茄rDNA ITS序列间有32个变异位点,20个插入或缺失位点;老鼠簕rDNAITS序列间有51个变异位点,15个插入或缺失位点;桐花树rDNAITS序列间有13个变异位点,6个插入或缺失位点。(6)登录于GenBank核苷酸数据库的秋茄rDNAITS序列号分别为FJ976670(珠海)、GQ141551(海南),老鼠筋的rDNAITS序列号分别为FJ976671(珠海)、GQ141552(海南),桐花树rDNA ITS序列号分别为FJ976668(珠海)、FJ976669(海南)。结论:首次获得珠海和海南药用红树植物秋茄、老鼠簕和桐花树的rDNA ITS序列;不同来源的药用红树植物的rDNA ITS序列上存在有碱基差异,为从分子水平对药用红树植物秋茄、老鼠簕和桐花树的种质资源进行鉴定提供了依据;rDNA ITS序列测序结果可作为鉴定药用红树植物种质资源的分子标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