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视角下《最后一战》翻译的语境效果对比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Tongtong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尼亚传奇:最后一战》由C.S.Lewis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是世界儿童幻想文学的经典。《最后一战》主要传播基督教和希腊罗马神话的宗教思想,学界对其研究多集中在宗教主题方面,较少有学者对其翻译质量进行研究。本文选取《最后一战》向和平译本和吴培译本,以关联理论为框架,对比分析两个译本的语境效果及读者接受度,以期为儿童幻想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路径。格特在Sperber和Wilson关联理论(1986)的基础上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1991),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一个双重交际过程,即原作者对译者、译者对读者的双重明示—推理过程。翻译的目的是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似的语境效果。因此,译者要充分了解源语语境信息及目标读者的认知特点。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网上评论调查法和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探究两个中译本在意义的准确性、简洁性和生动性层面上与原文的关联性;分析两译本在修辞、语态、句法特征等风格层面上与原文的关联性及语境效果;对比剖析两译本在文化负载词及宗教意象方面与原文的关联性及读者接受度,探究译者是否成功的将原作的交际意图传递给读者。通过对比,主要发现如下:在意义层面上,相对于向译本,吴译本传达的意思更为精确,较低的词汇密度和较短的平均句长使该译本更容易被儿童读者理解和接受。吴译本适当的增译、减译使译文语言表达更加生动、流畅。在风格层面上,两译本均使用了大量的叠词和拟声词,增加了文本的可读性;为了使译本更符合儿童读者的认知及审美特点,吴译本对文中的修辞、语态、句法等做了适当调整,加强了译本在风格层面与原作的关联性。在文化层面上,向译本主要采取“异化”法,保留了西方宗教文化,有利于文化交流,但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心力;吴译本采用“归化”法,读者接受度更高。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为使儿童幻想文学译作获得更好的语境效果,译者必须在透彻理解原作背景信息及交际意图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儿童读者的阅读能力及认知特点,使用简洁易懂、生动有趣的表达以激发读者的兴趣;此外,使用富有韵律感的词汇及符合读者认知的修辞手法、语态及句法的译本更容易被儿童接受;归化法的翻译策略更容易使目标读者获得与源语儿童读者相似的文化认知效果。
其他文献
以哈尔滨至齐齐哈尔铁路客运专线跨化工厂专用线特大桥连续梁(60+100+60)m工程为实例,从单位工程施工进度、方案可行性、施工成本控制等方面对连续梁挂篮悬灌和支架现浇施工方案进
根据1985—1989年度的野外考察和定位重复测量、坑探、物探、砾向组构及地肮衣测年、室内分析等,总结出本区各类冰缘地貌空间分布特点和在发生学卜的联系与转化;分析了基岩寒
东汉时期的隐逸在中国隐逸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隐士们的不应征辟也成为这一时期隐逸的一个重要特征。隐士们或是淡泊名利,或是待机而仕,甚至是为沽名钓誉而选择不应征辟,对
以苏州市青少年女篮为研究对象,基于2014年全国高中女子篮球锦标赛、2014年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青少年部篮球赛中的比赛数据,统计和归纳整理进行技术分析,阐述青少年女子篮
作为传播文化、加强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电影已经成为跨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字幕作为电影交际的载体,它的重要性也日益彰显。本文以关联理论及关联翻译观为指
双序列比对算法是生物信息学中的一个关键算法,广泛应用于序列相似性分析以及基因组序列数据库搜索.现有研究主要针对特定应用问题优化和使用相对应比对算法,缺乏高抽象层算
以硝基苯、苯胺为主要污染物的污染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加入激活剂(乳糖、Na2HPO4、乳糖+Na2HPO4、乙醇、牛肉膏、蛋白胨)激活土著微生物,并考察其对土著微生物生长及硝基苯、苯胺降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摘要:《新课标》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更是一个适合于学生个性主体发展的创新过程,巧妙的提问正是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因此,富于艺术的提问对语文课堂教学真的很重要。  关键词:語文课堂;提问;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9-0267-01  “学起于思,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