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主要以硒代半胱氨酸的形式存在于硒蛋白中发挥其生物学功能。硒蛋白F是人体25种硒蛋白之一,存在于内质网腔中,推测其功能主要参与内质网中糖蛋白加工折叠的质量控制,但其详尽的生物学功能仍然不是很清楚。此前有研究报道硒蛋白F敲除小鼠出现了核性白内障症状但致病机理仍不明。为研究硒蛋白F的生物学功能,本文首先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了硒蛋白F敲除小鼠,然后利用iTRAQ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主要以硒代半胱氨酸的形式存在于硒蛋白中发挥其生物学功能。硒蛋白F是人体25种硒蛋白之一,存在于内质网腔中,推测其功能主要参与内质网中糖蛋白加工折叠的质量控制,但其详尽的生物学功能仍然不是很清楚。此前有研究报道硒蛋白F敲除小鼠出现了核性白内障症状但致病机理仍不明。为研究硒蛋白F的生物学功能,本文首先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了硒蛋白F敲除小鼠,然后利用iTRAQ(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技术对硒蛋白F敲除小鼠的晶状体和肝脏分别进行了蛋白质组学研究,根据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结果,分别研究了硒蛋白F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分化和对肝脏中糖脂代谢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以C57/BL6小鼠为遗传背景,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硒蛋白F敲除小鼠模型。得到的小鼠在2号外显子出现碱基缺失并出现移码突变,不能表达正常的硒蛋白F,成功实现了硒蛋白F的全身性敲除,这在基因和蛋白质水平分别得到了验证。硒蛋白F敲除小鼠可存活且可育,表型与以前用其它方法得到的敲除小鼠的研究报道基本一致。(2)利用iTRAQ技术对硒蛋白F敲除小鼠的晶状体进行了蛋白质组学研究,筛选出44种上调蛋白和14种下调蛋白。蛋白质组学分析从基因本体聚类分析、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信号通路分析和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网络分析多个角度对差异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硒蛋白F敲除影响到了一些与晶状体发育和细胞分化相关的蛋白,如Filensin与Phakinin,影响了一些涉及细胞间隙连接与紧密连接的蛋白,以及一些与代谢相关的蛋白。这些结果对于研究硒蛋白F敲除小鼠的白内障发病机理提供了一些研究线索。(3)基于晶状体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在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中,用RNA干扰技术实现了硒蛋白F基因敲低,研究了硒蛋白F基因敲低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硒蛋白F基因敲低影响了b FGF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分化过程。其中,b FGF刺激下晶状体分化标志物如N-Cadherin,α6-integrin表达的上调受到了硒蛋白F基因敲低的抑制;同时,b FGF刺激的下游信号通路也受到了硒蛋白F基因敲低的影响。(4)利用iTRAQ技术对硒蛋白F敲除小鼠的肝脏进行了蛋白质组学研究,筛选出19种上调蛋白和64种下调蛋白。同样从基因本体聚类分析、KEGG信号通路分析和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网络分析多个角度对差异蛋白进行了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硒蛋白F敲除最主要影响到了一些与代谢相关的蛋白,尤其是葡萄糖代谢途径,并预测硒蛋白F可能与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相关。(5)基于肝脏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研究了硒蛋白F对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硒蛋白F敲除小鼠在一定年龄段出现葡萄糖不耐受,可能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硒蛋白F敲除小鼠在高脂饮食诱导下,则表现出更加显著的糖脂代谢异常。高脂饮食条件下,硒蛋白F敲除小鼠在进食量更少的情况下体重反而显著增加,并出现脂肪细胞肥大等肥胖症状,同时出现高血糖、高血胆固醇、脂肪肝等症状。敲除小鼠肝脏中Lpl和Ces1D两种脂酶显著降低。硒蛋白F的缺失显著加剧了高脂饮食诱导的糖脂代谢紊乱。
其他文献
癌症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关键疾病。传统的癌症治疗手段往往具有创伤性大、可控性差、低效、副作用显著以及易复发等缺陷。为了弥补传统疗法的不足,以光动力治疗(PDT)和光热治疗(PTT)为主的肿瘤光疗模式应运而生。由于良好的时空可控性及基本无创的特点,其被广泛研究并被视为极具潜力的新型肿瘤治疗手段。然而传统的光疗药物主要以疏水小分子化合物为主,其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表现往往较差且缺乏肿瘤靶向性。此
北京市铸成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以知识产权为核心业务的专业性律师事务所。铸成总部设于北京,在上海、广州、深圳、海南设有分所,共有律师、专利代理师、商标代理人及各类支持人员350名。铸成业务领域包括知识产权、诉讼和争议解决、商事法律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服务,事务所实行高度的公司制管理,各地区、各个专业领域的铸成律师和知识产权代理人进行团队化运作,
含氮和含氧杂环结构在药物、天然产物和材料分子中广泛地存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化学工作者一直致力于发展高效、绿色和经济的方法来合成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杂环化合物。本论文通过发展原位生成的缺电子环丙烯中间体和不同类型亲核试剂的新反应,开展具有重要优势结构单元杂环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具体工作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探究了缺电子环丙烯中间体分别与亚砜叶立德和硫叶立德的环合反应;2)探索了缺电子环丙烯中间体
纸质标签广泛用于物品的标识,从堆叠标签中分离单张标签是自动化包装中极具挑战的共性技术。目前尚没有一种分离方法既能分离纸质标签又能满足高可靠性(大于99.9%)和高效率(小于1秒/张)的需求。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气流诱导的堆叠纸质标签分离方法,从理论、数值仿真以及实验三方面对该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和结论如下:1)对纸质标签的物理模型展开了研究。采用离散扭转弹簧-质量点模型两种方式对标签力学模
间隙是运动部件间的客观存在,量小但影响重大。间隙所导致的机械位置精度下降、运动的不稳定性以及冲击特性的不确定性,已成为制约重大装备和机器人技术高速、高精、高可控性、高可靠性、以及长寿命发展的重要瓶颈。尤其是间隙和因间隙耦合所致的机构冲击不均匀和运动不稳定极易造成的机构动态行为混沌,已成为机械系统动态设计的一个基础性问题。为此,本文以含平面转动副和移动副的一般机械为研究对象,对间隙铰的作用力模型以及
炎症和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因此亟需研究开发具有强抗炎活性与抗肿瘤活性的药物,天然产物在这些药物的开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许多植物提取物中含有强抗炎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目前获批的化疗药物中78.6%与天然产物有关。本研究从天然产物出发,研究了天然黄酮产物及其衍生物在抗炎和抗肿瘤中的作用。黄酮类产物是一类植物中广泛存在的广谱抗炎药物,目前诸多研究报道了黄酮类产物的抗炎活性,但对其抗炎活性
聚合物及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成形加工的本质是多外场耦合作用下多层次结构的形成、响应和演化过程,其中聚合物分子链、增强纤维在外场作用下经历了相当复杂的取向结构演化过程,即分子链/增强纤维沿特定方向排列成有序结构。取向结构显著影响最终产品的力、热、光、电学等性能,如高度取向能使聚合物的刚度、强度和韧性提高一个数量级,也会引起制品性能各向异性并呈空间分布,导致双折射、光学畸变等。现有聚合物取向检测方法主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制造业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本次工业革命,智能制造既是主要革新方向,也是产业制高点。智能制造的核心是装备智能化,实现智能装备的关键是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CPS),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是CPS系统数据的承载部件,是CPS系统的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数控机床具有结构复杂、数据点多、时序性强、数据量大等特
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技术对疾病诊断、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测试等领域的现场快速测试意义重大。以金纳米粒子(gold nanoparticles,GNPs)作为标记物的侧向流免疫层析(lateral flow immunochomatographic assay,LFIA)具有简便快捷、成本低廉、稳定可靠等诸多优点,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POCT技术之一。但金
车身平台轻量化是汽车制造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轻质材料的应用对车身设计、冲压成形和装配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保证产品各项性能不变的前提下提高车身轻量化幅度,是汽车轻量化面临的难题之一。当前设计过程中耐撞性与减重之间的矛盾还很突出,既需要材料强度高,又需要厚度薄。而且,高强度薄钢板的应用使车身零件回弹控制的难度增大,从而导致车身装配尺寸精度难以保证。因此,实现车身平台轻量化技术落地,综合研究平台设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