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讽谕诗是指那些以表现民生疾苦,揭发政事国事问题为内涵;目的在于以讽当政,惟愿“上可裨教化,舒之济万民”,对当权者能有所警醒的诗篇。唐人对这一题材有过明确而完整的论述,并有过自觉或不自觉的大量创作实践,他们的作品直承《诗经》的传统,融合了汉乐府和中唐前期兴讽歌行的创作精神和表现形式,其影响一直延续到北宋,是与儒家诗论传统相一致的十分重要的唐诗题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这篇文章对唐代讽喻诗进行捡选、整理,指出其所产生的社会背景,思想根源,内容风貌,艺术特色,社会作用以及讽喻诗和讽喻理论的渊源流变,对唐代讽谕诗做了总体研究,从一个具体的角度贯通唐代诗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