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针对目前统计方法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队列研究中统计方法的选择思路,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建议。
2.建立中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队列研究,为统计方法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队列研究中的使用提供参考。
方法:
1.初步建立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队列研究中统计分析的方法学建议
通过检索知网、万方、Pubmed等数据库中有关临床疗效评价、队列研究及统计学的相关文献,查阅统计方法应用的著作、书籍,理解统计学原理,认识目前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统计方法存在的问题;将文献、著作、书籍中的统计学知识总结、归纳,并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队列研究的特点结合,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给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队列研究中统计分析的方法学建议,并在统计学专业老师和中医临床专家指导下做出完善和修改。
2.统计方法在中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队列研究中的应用
建立中医院慢性心力衰竭研究队列:依托山东省中医院、潍坊市中医院、日照市中医院、济南市中医院、青岛海慈医疗集团、淄博市中医院、威海市中医院7家三级甲等医院的病案管理系统,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入院时间为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归入研究队列,收集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的基本信息、治疗药物、终点事件等资料,利用Epidate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
依托已经收集的队列研究数据,描述7家中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的基本特征,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等级资料使用百分比,用统计表、统计图等方式展现;然后根据住院和随访期间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使用Logistic回归、生存分析的方法分析与终点事件相关的因素,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其中使用倾向性评分法均衡随访期间暴露组和对照组的基线差异,对比均衡后的结果。从而展现统计方法在慢性心力衰竭队列研究中的实际应用。
结果:
1.队列研究有利于体现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特点,但其中统计方法的应用存在误用、多因素分析前未筛选单因素、未考虑时间对结局的影响等问题。统计方法的选择需要考虑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资料类型等方面,在均衡组间基线时,已知的混杂因素可选用倾向性评分、分层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倾向性评分适合混杂因素较多、样本量大的队列研究,分层分析和多因素分析适合混杂因素较少、样本不是特别大的的队列研究;处理未知和已知的混杂因素,可选用工具变量法。在统计推断时,可使用的统计方法非常多,单因素分析方法应用时要注意资料的正态性、方差齐性;Logistic回归分析和Cox回归适用于结局变量为二分类资料的多因素分析,两者的区别在于后者考虑了时间对生存结局的影响;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对数据类型不做要求,并可以处理缺失数据。
2.队列研究共纳入2691例中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访2591例。使用Logistic回归得出NYHA分级、肾脏疾病是住院期间心源性死亡的影响因素;倾向性评分均衡了暴露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基线,均衡前NYHA分级、年龄是随访期间心源性死亡的影响因素,均衡后仅NYHA分级是随访期间心源性死亡的影响因素。
结论:
1.倾向性评分、分层分析、多因素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已经有一定的研究应用;
2.中医药的治疗能够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延长生存期。
1.针对目前统计方法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队列研究中统计方法的选择思路,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建议。
2.建立中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队列研究,为统计方法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队列研究中的使用提供参考。
方法:
1.初步建立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队列研究中统计分析的方法学建议
通过检索知网、万方、Pubmed等数据库中有关临床疗效评价、队列研究及统计学的相关文献,查阅统计方法应用的著作、书籍,理解统计学原理,认识目前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统计方法存在的问题;将文献、著作、书籍中的统计学知识总结、归纳,并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队列研究的特点结合,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给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队列研究中统计分析的方法学建议,并在统计学专业老师和中医临床专家指导下做出完善和修改。
2.统计方法在中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队列研究中的应用
建立中医院慢性心力衰竭研究队列:依托山东省中医院、潍坊市中医院、日照市中医院、济南市中医院、青岛海慈医疗集团、淄博市中医院、威海市中医院7家三级甲等医院的病案管理系统,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入院时间为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归入研究队列,收集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的基本信息、治疗药物、终点事件等资料,利用Epidate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
依托已经收集的队列研究数据,描述7家中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的基本特征,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等级资料使用百分比,用统计表、统计图等方式展现;然后根据住院和随访期间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使用Logistic回归、生存分析的方法分析与终点事件相关的因素,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其中使用倾向性评分法均衡随访期间暴露组和对照组的基线差异,对比均衡后的结果。从而展现统计方法在慢性心力衰竭队列研究中的实际应用。
结果:
1.队列研究有利于体现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特点,但其中统计方法的应用存在误用、多因素分析前未筛选单因素、未考虑时间对结局的影响等问题。统计方法的选择需要考虑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资料类型等方面,在均衡组间基线时,已知的混杂因素可选用倾向性评分、分层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倾向性评分适合混杂因素较多、样本量大的队列研究,分层分析和多因素分析适合混杂因素较少、样本不是特别大的的队列研究;处理未知和已知的混杂因素,可选用工具变量法。在统计推断时,可使用的统计方法非常多,单因素分析方法应用时要注意资料的正态性、方差齐性;Logistic回归分析和Cox回归适用于结局变量为二分类资料的多因素分析,两者的区别在于后者考虑了时间对生存结局的影响;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对数据类型不做要求,并可以处理缺失数据。
2.队列研究共纳入2691例中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访2591例。使用Logistic回归得出NYHA分级、肾脏疾病是住院期间心源性死亡的影响因素;倾向性评分均衡了暴露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基线,均衡前NYHA分级、年龄是随访期间心源性死亡的影响因素,均衡后仅NYHA分级是随访期间心源性死亡的影响因素。
结论:
1.倾向性评分、分层分析、多因素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已经有一定的研究应用;
2.中医药的治疗能够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延长生存期。